第一章世界观
(一)日本方面
1.
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不断膨胀,积极扩军备战。日本陆军和海军实力强大,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士兵。
2.
日本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战略计划,妄图通过武力征服中国,获取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
3.
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伪记洲国,巩固了其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并以此为基地,向华北、华东等地扩张。
(二)中国方面
1.
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但实际上国内仍然存在着地方势力割据的局面。各地军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服从国民政府的领导,但在军事、财政等方面仍有较大的自主权。
2.
中国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武器装备主要依赖进口。军队的训练和装备水平与日本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南方和北方进行着艰苦的游击战争,积极抗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
4.
全国上下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民众的抗日热情高涨。学生、工人、农民等各阶层纷纷组织起来,开展抗日宣传和示威活动。
(三)国际方面
1.
欧美列强对日本的侵略行为采取了绥靖政策,希望通过牺牲中国的利益来记足日本的野心,以维护自已在亚洲的利益。
2.
苏联对中国的抗日战争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向中国提供了军事援助和技术指导。
五、淞沪会战的经过
(一)战役背景
1.
日本为了实现其侵略中国的战略目标,决定在上海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以打击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迫使国民政府屈服。
2.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重要的港口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民政府也意识到了上海的重要性,决定在上海进行抵抗,以保卫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政治中心。
(二)战役过程
1.
1937
年
8
月
13
日,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以强大的兵力和火力向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2.
中国军队在上海市区、郊区和周边地区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武器装备,战斗异常惨烈。
3.
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士兵们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4.
然而,由于日军在武器装备和兵力上占据优势,中国军队逐渐陷入被动。在战斗中,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但仍然坚守阵地,顽强抵抗。
(三)战役影响
1.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为中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2.
淞沪会战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抗战决心和勇气,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3.
淞沪会战使上海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城市化为一片废墟。许多工厂、商店、学校被炸毁,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4.
淞沪会战也使得中国军队损失惨重,元气大伤。许多优秀的将领和士兵在战斗中牺牲,军队的战斗力受到了严重影响。
六、日军逼近南京城
(一)战役背景
1.
淞沪会战失利后,日军乘胜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