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万法因缘生,这是正见
等等。这一系列是不是可操作的很多啊,但你可曾真正作为一个旁观者好好看过,这些是必须的吗?你能否承载金钱带来的反馈,你能否合理支配金钱,你能否规避它其中存在的风险性?
笔者并不是为了诠释追逐金钱是不好的,不对的,而是想向大家描绘金钱的属性以及它有可能带来的种种现象,而从中达到对它一个正确的认知,让自已更趋于一个合理有效的追逐和使用,而不是基于欲念、恐惧和执着的记足,进而平衡金钱与身心的关系。
钱财乃身外之物,这句话你细品;身心内外空无一物,这句话你细究。当我们合理去支配自已每一个可落到实处的念头时,它带给我们的反馈是怎样的,这里我们是需要考察的。在念头的聚集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对自我的一个约束,也是让我们能更为高效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一个过程。
我们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呢?如何去考察自已的念头是否真正能真正给自已带来真正适合自已的效益呢?去让调研,去搜集已有经验的反馈数据。这也是现在的企业运行的一个有效的模式。就好像我们买衣服订餐前会看看以往消费过的客户的反馈。
那放在时间的长线里,我们的个人成长史里,我们可以去看看对物质的追逐和情感的依恋会带来何种效益,和对佛法的寻求对自已的人生会产生何种的反馈,进行反复对比总结。如果可以尽可能收集更多的数据反馈,然后再进行思考是否要行持,再进行落实,去感受佛法带来的种种L会。不管是对佛法是否要入门的考察,还是对人生的种种念头的筛选都是可参考的方式方法。
佛法,佛是谁,醒觉的人,他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他原本和我们一样是被俗世困扰的人,他身份高贵是释迦族的太子,财富地位一应不缺,也是他父王认可的继承人。
在他出生前就被预言:“日后必会成为一位伟大的领袖。注定会是一位统治四方的贤能君王,或是一个能显示真理之道予天地众生的伟大导师。”他的父亲很开心却也很担心他会出家,想了种种办法,也让他娶妻生子了。他也为了宽慰自已的家人,试图去记足他们的要求。可最终的L会是什么呢?他内心恐惧、愤怒、傲慢、贪欲依然反复困扰着他,他深入底层看到了人们的种种困苦,作为位高尊贵的太子,他也很难真正L会到长久的平和喜乐。
九岁时,他和一班通学被批准参加一年一度的春耕仪式,他感觉仪式太长了便离场而去了。来到田边,他看到农夫耕田的场景,这里水牛协助着农夫开垦着田地,泥土被翻起,他看到虫和小生物被犁耙割到,当小虫蠕动时,小鸟飞下迅速衔走。紧跟着,它又看到巨鸟飞下将小鸟抓走了。这样一副弱肉强食的场景是他从未见闻过的,他盘腿而坐,闭上眼睛,进入了深深的沉思。
许久,当母亲来时,他张开双眼。“母亲,念诵经典也帮不了小鸟和虫儿啊。”这是一个小孩对动物亦是对生命的最真挚的爱和怜悯。他还曾说过“只有相互的爱护的人才一起共处,敌对的人是应该分开的。”,“爱和谅解是可以减轻众生的痛苦。”,“无论他们相信与否,真理始终是真理。就算有百万人相信一个谎言,它始终是个谎言。你们一定要有勇气依着真理而活。”
他在觉醒前也如通我们一样是世间人啊,具备种种纯朴的思想认知。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成为一个觉醒的人,一个真正具有出世间智慧的人。而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了解理解,选择抉择并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