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东风夜放花千树
一代不知有多少宗亲兄弟互相残杀,只为那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君王权力。
而太子心大,从来不在乎这些,他是个单纯善良的人,即便失去这些,他也毫不在乎。
他甚至还说过“表哥若是君王,必定是一代明君,皇位若交给他,我也无怨无悔。”
纵使他没有才华横溢、也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但凭这难得可贵的品质,也不失为一代贤君。
俞凉环顾了一下四周,知道他没来,心里空落落的。
沈楚澈看他好像在找什么东西,歪着头直接问:“怎么,你是在找沈言吗?”
俞凉的心脏忽然“咯噔”了一下。”
已经有三年未曾在别人的嘴里听到“沈言”这个名字。
他一时反应不来,加上喝了些酒,眼里竟有些迷糊。
看着空出的位置,张望了很久也没看到他的身影,估摸着是没来吧。
也是,他怎么会来,厌恶都来不及。
见俞凉没反应过来,沈楚澈随手拿起台面上的杏花糕点往嘴里塞,含糊地说道:“他呀,原本父王也是邀他一通来晚宴,他明明答应了,不知为何又失约了,算了,他一直都是这样的人,不必理会他。”
一直都是这样的人,是怎么样的人呢?
是众人口中那样“浪荡不羁、脾性乖张”的人吗?
想到这里,俞凉又是心生一阵烦闷感,拿着酒又是一杯落肚,原来酒越是喝到最后越是苦涩。
宫里的大臣们直至子时才开始纷纷离去,虽说是庆功宴,皇帝也准许大家高兴,但大家都保持着一定的清醒,生怕喝多了在皇帝面前失了言,丢了分寸。
毕竟出丑事小,掉脑袋事大。
众人皆欢喜,唯独俞凉怀着心事,在宫人的搀扶下醉醺醺的离开了宫闱。
沈楚澈还命人熬了一碗解酒汤给俞凉喝下后才放心许他离开,所以俞凉在回府的路上吹了好一阵风后,已经清醒了不少。
虽然头还是有些晕乎,但不妨碍他的清醒程度。
跟随在马车旁的小太监恭敬地问侯着:“大将军现在好些了吗?”
俞凉在马车内应了一声“我没事了,你回去吧,我府里的人送我回去就可以了。”
小太监听后,还是放心不下,坚持送俞凉回府中,“陛下吩咐了,小的要安全护送将军回府,您就歇会儿,到了小的自然喊您。”
俞凉没说什么,也随他而去了。
马蹄“嗒嗒”的走在大街上,虽说已到子时,但京城里的人群依旧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红灯笼照映着大街,一直延伸到街头的无尽处,繁华无比,宛如一座不夜城。
途经大街上,见路上热闹纷纷,俞凉好久没感受到这番真实的人间烟火气息。
他掀开帘子下了马车,吩咐小太监和其他下人各自回宫及回府里,他独自一人扎入了人群中,跟随着人流欣赏着这京城的人间气息。
路过一座桥头,站在边上时,俞凉望着黑夜中依然因灯火照亮而波光粼粼的湖面发呆,此时湖面也热闹得很,边上停着几舟船,船里还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待他细细一看靠近湖面的阁楼,楼面热闹非凡,再定眼一瞧,原来是京城有名的清秋楼。
这清秋楼是京城有名的烟花之地,这里每年出来的花魁不仅国色天香,连文采都是一等一的好,许多达官贵人都不惜砸下千金万两,只为博那花魁回眸一笑。
正当他准备离开时,湖面上的夜空忽然划破宁静,轰的一声,一簇绚烂无比的烟花在空中亮起,一下子吸引了整个京城大街的人注意。
是久违的人间与烟火。
都在今晚全部呈现在俞凉面前了,他的心情忽然也没那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