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曲生何乐,直死何悲
京城开始入秋了,渐渐夜雨微凉。
去打仗之前的俞凉原个温和儒雅的书生。
因博览群书天资聪慧,最后一举榜中状元,原可以大有所为的他,在关键时刻却揽下了武将一职,义无反顾地前往边疆之地,让好了与西戎打持久战。
揽下武将一职此前,将军之席是沈言的父亲-沈今桓。
沈今桓奉皇帝旨意前边境与西戎对抗时,不料遇到对方偷袭,粮草尽失,军营中的将士几乎断粮,加上地形不熟,导致全军溃败,沈今桓身负重伤还被敌军俘虏,放言誓死不投降。
远在中原的皇帝听闻大惊,沈今桓可是自已的嫡亲兄弟,二话不说马上派兵准备营救沈今桓,不料却遭到了由江戚之带头的大臣们反对。
江戚之和大臣们一致认为沈今桓已是朝中最骁勇善战的亲王,如今连沈今桓都深陷敌营,恐怕再次派兵会全军覆灭。
此次折损的将兵不过千余,若是调遣出所有的精兵良将前往西戎想要沈将军,加上地形复杂、气侯变化莫测,非中原人能够受得了,此番前去恐怕希望渺茫。
况且西戎首领曾提出只要中原皇帝愿意送出嫡公主与西戎世子和亲,加上每年上供黄金五十万两,便化干戈为玉帛,这样不仅放了沈今桓,还可以换来边境子民的安定。
皇帝思量了许久,心里忐忑不安,如今兵败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表面言和,实则是向敌国投降,便是自已这个皇帝无能。
但若是不言和,嫡亲兄弟还在对方手里,若是不救出,恐怕也会被后世所诟病。
皇帝独自一人在殿内犹豫不定。
但皇嗣单薄,应该送谁去和亲呢?
皇亲中仅有的就剩下沈王爷府内的抚乐郡主,也就是沈言的姐姐。
沈言与沈王妃自然是不愿意。
他们认为王爷被俘,现在等于用抚乐郡主的性命去换父亲的性命,一旦和亲,这辈子几乎等于生死相隔,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沈言更是万般不愿意,父亲和姐姐,他都不愿意牺牲。
沈言一直恳请皇帝让自已出兵带领将士们潜入西戎将沈今桓救出,但不管怎么恳求,皇帝总是犹豫不决,被江戚之等人阻拦。
见皇帝态度不明,抚乐郡主救父心切,纵使心里有百般不愿,她也想救出身负重伤的父亲,便主动请求皇帝太后容许自已前往西戎和亲。
沈言与沈王妃忍着悲痛送抚乐郡主到城门外,抚乐郡主下马在地重重地磕了三个头拜别母亲,沈王妃抱着抚乐郡主痛哭流涕,这一别,恐怕是此生再相见之时。
等抚乐郡主的送亲队即将抵达西戎时,西戎此时已传来噩耗,沈今桓重伤不治而亡,而抚乐郡主等送亲队伍知道噩耗后,以抚乐郡主为首的送亲队伍誓死不屈服西戎,纷纷自尽以示忠诚。
郡主生前什么都没留下,只说了一句——
“曲生何乐,直死何悲”。
噩耗传回了京城,沈王妃听闻后,一度惊厥昏迷过去,连太后得知后也悲痛连连。
到底是痛者自痛,伤者自伤。
没过多久,沈王妃也因伤心过度薨逝,沈言更是从此一蹶不振。
因为众大臣的排议,使得沈言在短短时间内,失去了所有至亲的人。
他恨透了这其中的所有人,他们每说的一句话,所选的每一条路,都是间接杀死自已至亲的最大凶手。
沈言那段时日如通遭受五雷轰顶,一夜之间,甚至生出不少白发,日日饮酒麻痹自我。
至此,由一个性情温和的人变得凶残暴戾,他每天都在王府里发脾气打砸东西,动辄辱骂皇帝和众大臣,皇帝无可奈何,说到底,是皇帝亏欠他的,他想要的全都给他,只为弥补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