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三余村概况
的几个人,弄几个钉子户,这样的人比例多了根本就没有办法做。
这次的项目叫做水绘河畔,概念是因为附近有明末清初名士冒辟疆和秦淮歌姬董小宛的故居,国家4A景区的水绘园,加上靠近水绘园的如泰河两岸发展都不怎么好,所以准备一起开发,项目是金城开发区领导费了好大的努力才引进的。最近房产调控,不要说这个县级小城,就是大城市也有些疲软,正是限制房价的时候。所以金城开发区是比较重视,开会先简单通报了情况。也大致宣传了拆迁政策。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拆迁完成,既缩短了开发周期,也显示自己的能力,一个也为了老百姓早点安居乐业做贡献,可以说是三赢的事情。
范见平做三余村书记有两三年了,之前的书记因为经济问题给留置半个月,虽然没有坐牢,但是私下传来传去的问题不少,不然也不会双开了。算起来范见平和老书记陆德华还是远方亲戚。他到三余村里很多事情还是倚仗陆德华站稳脚跟,毕竟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没有足够的经验和人脉很难做好。
他在脑子里梳理了一下一组八组的情况,一共是百十来家,想先权衡一下:估计会有哪些工作会好做,哪些有问题,哪些是有公职人员,哪些有个体企业?不过呢,自己还是想先问问老同学房思建可能更加清楚,毕竟是他是土生土长本组人,家家户户都熟识,对于盘根错节的关系毕竟知根知底。看的角度也许和老书记不一样。另外一个方面。就像本地人认识的本地的路,可以在头脑里有个详细的地图,要去哪里,可能是比GPS导航还快,而外地人固然可以知道里程和道路,毕竟没有本地认识路的人来得直观立体。
一阵摩托轰鸣,范见平从车上下来,他穿着一件厚实的黑色羽绒服,也巧妙地遮掩了微胖的身形。下身是一条深棕色的加绒休闲裤,裤子面料柔软有弹性,舒适又不显臃肿。脚上蹬着一双黑色的雪地靴,他头上戴着一顶深蓝色的毛线帽,遮住耳朵,露出的几缕短发显得精神利落。手上戴着一副黑色的皮手套,外面还罩一件军绿色的棉大衣,毕竟这江苏的冬天还是很冷的。
范见平来到房思建的家,正好遇到房思建的爸爸房品元在院子里摘菜,冬天里霜打过的本地的趴趴菜,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青菜品种。叶子伸展平铺在地上,叶厚筋少,口感尤佳。房品元是个革命残疾军人。70年代初当兵的时候开山因为事故砸伤了腰椎,死里逃生,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是腰一直有点弓,之后就转业回家在当时的新建公社(之后的新建乡)做点文字工作,之后因为精简机构老房就改行学了兽医,虽然是近40岁才改行,但是也不能阻止他考试顺利通过,包括实践。一个是说明老房的适应能力和勤奋复习备考,一个也可能考试是比较马虎。退休之前做的兽医站的站长,凭借技术资格证书使退休多拿1000多元一个月。现在在家守着点责任田种点自给自足的蔬菜。
房家住的房子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盖的,青砖小瓦,后面是一条大路,因此他家的房子和别人其他都差不多,但是留一个后门。房子的右边也就是西边本来有一块地,然后才是南北大路,因为搞副业,之前是把西边的空地盖了猪圈,养了几年猪,赚了点辛苦钱。之后因为猪肉价格大起大落,也可能是不精通科学养殖,虽然是兽医站退休的技术人员,好像还是不能很好的学以致用,猪又经常生病,所以养了几年猪之后把猪圈加盖改成了厂房。搞了个小加工厂,没有搞多久,然后就一直闲置着。算下来宅基地总共有三四百平方米,但是真正的可以住的房子也就五间,其实平时也就老两口住,可以说足够了。中间是个小院子,厨房的门口有口井。可以晒晒衣服被子,长点花花草草,大蒜大葱,倒也是典型的农村宅院,村子里也大多是这样的格局,不同的一般的人家没有后面的大路而已。
“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