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0章 迁坟
个慎终追远的回忆,距离年份久的,主事者甚至没有见过墓主的,就跟帮人家干活一样,前后也不过就十几天时间,最晚的趁着元旦假期,涉及地块的坟墓都已经迁完。

    房思建家没有坟,没有坟并不是没有去世的先人埋在拆迁范围。不过因为是曾祖父曾祖母的后事是房思建的叔祖料理的,照例还是由他们家负责迁坟。

    何况迁坟又不要出钱,又有慎终追远的肃穆,可以尽一次孝心。作为晚辈倒也是乐意去做这个事情,但是还是按照规矩,之前谁负责的还是谁负责,这样不会增加矛盾,积极点,可以去帮忙,也可以去烧点纸钱冥币,阳间人搬家住楼房。也多给点钱老祖宗改善生活,先祖们太苦了,死了还要给折腾。择好的日子迁坟请人起葬拾骨进公墓一条龙当天就全部走下来,多余的钱全部买了冥钞纸房屋烧掉,这个毋庸有人监督。保证做到专款专用。

    这边拆迁公告上墙之后,买树的、收古董的,都进了村子,到处转悠。树在如皋是一个大生意,主要品种有桂花、梅花和银杏。倒也有很多故事。大多是兵不厌诈的意思。

    例如说有一家有银杏树。他没有说价格。买树的人就是知道他还没有拆迁的打算,没有考虑到那一步。不过呢他给了个价格,三棵树给了五万元,自然,你一看这树怎么值钱。几万的东西也不是现在一定要成交。话不说死。交易一定谈不成

    过了几天。他换了他弟弟再来看树,倒也没有坚定要买,不过说最近树价跌得厉害,三棵树只能有四万的样子,也并没有要成交。

    再过几天,又来了一个人,又是量尺寸,又是打电话。一番咨询下来。言之凿凿,最近树跌得厉害。这三棵树树只值2万块了,而且买了还可能就不赚钱,就是帮你忙的。其实呢,买树的人就是一伙的。但是假如说树卖了,也就是说拆迁条件谈得差不多了,不然怎么可能卖了几十年的树呢。如果树一定谈不拢,那拆迁条件也肯定没有谈好。

    有时候拆迁办公室也是这样,先弄个人谈,谈得差不多换个人,说那个人不坚持原则,你走了之后被领导骂了,已经给调走了,停职反省了。搞得你耽误了人家飞黄腾达的机会,让你内疚。也让你后悔之前没有拆,再过几天再换人。到时候让你后悔还是第一个人的价格好。然后就在原来的价格拉锯。最好目标达到让你不知道欠了他多少人情,恨不得再少几万,送他几万才心安,工作就相对好做了。

    也有弄个荷花缸,搞得脏兮兮的,,什么高锰酸钾硫酸盐酸的搞搞,其实是上周的新货,但是放角落里,一副饱经风霜的样子,看起来像商周的,然后讲故事的,当成民国甚至清代的卖了,竟也有骗过古董贩子的,有句话叫做骗的就是半懂的,不喜欢的,不懂的,无论你元青花还是唐丝宋瓷,他不会稀罕,就是送给他,他也不一定愿意要、稍微有点懂,再有点贪心,想捡漏,就容易上当了!

    刚开始拆迁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很多,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讯不发达,也因为老城区,确实是有漏可以捡的,有过去条件相对好点的,地主资本家秀才举人什么的,也有以前普通老百姓均的有钱人家的东西,自己当成个日用品搞来的,平时也在用,根本不知道价值,也确实有很多坑,通讯不发达也就可能传不出来,但是也可能是时间久了传出很多版本。

    十多年过去,很多事情发生了变化。故事有点难以骗人了。理性的多了起来,但是还是有人喜欢这些,有爱好的才有接盘侠,当然这接盘侠也不是一个贬义词,你可以看成是贬义词,褒义词是说传承,传承传统文化。

    其实呢,古董这东西,喜欢就好,指望赚钱,其实靠不住的。书香人家,之前乡里村里,喜欢舞文弄墨的,画幅画,写副对联,悬挂起来,真的是补壁的,有钱的人家,可以找个相对出名点的画家,来一副中堂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拆迁简介 >大拆迁目录 > 第10章 迁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