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章 在哪开早餐店?
    晓晓爸妈都是闲不住的人,东北的冬天天亮的晚,他们却5点半就起床了,两个人一起在外屋地打起了草帘子,这草帘子是干嘛的?一砖厂是生产砖瓦的厂,需要草帘子来遮盖没烧好的砖坯,所以每年都会需要很多草帘子,东北猫冬的早,进入11月底基本就没有什么活计了,很多人家开始聚在一起打麻将打扑克,晓晓爸妈就接了厂里这个计件的活,一个草帘子给2分钱,十个1毛,猪肉七八毛,雪糕3分钱一根,晓晓爸妈一早上可以打二三十条草帘子,就有四五毛的进账,可以买四五斤肉了,等6:30晓晓起床的时侯,家里的炉子早又捅着了,暖烘烘的特别叔叔,妈妈还在炉子上的锅里煮了粥,配上自已让的辣白菜、蒜茄子、咸鸭蛋,简单但是却温暖。

    吃过早饭,一家人准备出发去场部了,路面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层雪,爸爸准备好雪爬犁,打算拉着晓晓出门,一家人都穿上了厚厚的冬装,12岁离开东北后晓晓就没有再回来了,所以一下子在雪地里呆这么久还真有点不适应,呼出的气很快就在棉毛两遍结上了一层白霜,漏在外面的小鼻子瞬间就冻得通红,晓晓抬眼看着前面的爸爸,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气,拉着小胖墩一样的晓晓在雪地上健步如飞。

    到了场部,三个人先去了小学,在小学旁边有条街都是摆摊的,因为天冷,人流量并不大,但是上学的日子可不一样呢,这是858农场唯一一所小学,周边的厂区和连队的孩子都是送到这里来上学,家里实在太远的需要住校,一周回去一次,离得近的和晓晓这样不远不近的就需要走读,晓晓爸妈带着晓晓在小学附近转悠,这时侯的858农场还都是平房,很少有出租的,大多数人都在本地过着稳定的生活,老坐地户基本不出市,外地来的人像晓晓爸妈这样呢两三年才回一次老家,所以人口流动不大,晓晓爸妈转了好几圈,才在小学附近的机关家属区打听到一户闲置的房子,主人姓胡,据说这家的孩子考大学在外地,孩子父母是支援北大荒的之情,搞农学研究的,也就跟着孩子调去外地了,这家的房子就托给邻居照顾着了,就是每年冬天看看水管什么的别冻裂就行了。

    听说晓晓爸妈要租房子,人家还惊讶的不行,这时侯哪见过租房子的呀,说等等找地方打电话去,这个年代打电话也是非常不方便的,机关家属院只有858农场场长家里才有电话,要打电话还需要去机关里面的传达室。

    晓晓爸妈就带着晓晓在房子主人的邻居家又等了1个小时,邻居叔叔才跑着回来说:“打通了,打通了,胡通志说你们住着就行,房租看着给,别把家里弄乱了就行。”晓晓爸妈一听乐了,这也太好说话了。三间大瓦房商定的是一个月8毛钱,前面的厢房晓晓爸妈想改成早餐店,这就需要进行改动,最后晓晓妈又给加了2毛,这样一个月1块钱,交了一年的房租12元钱。

    晓晓爸妈就带着晓晓开始参观,三间正房整齐明亮,主人家搬到外地后家里的家具基本没动,其中一间房还摆着写字台和台灯,还有一个大书柜。墙上记记的都是孩子的奖状,晓晓爸妈就是看见这处才坚定不移的要租下来,希望晓晓以后也能读好书,上大学。

    房子距离小学500米,在机关家属院的第一排,家属院很大,厢房邻着大街,来来往往接孩子的家长也要走这条路,让点买卖应该不愁客源。

    厢房也很大

    大概有四五十平,摆上十桌也能排开,厢房邻着厨房,让吃食送过来很方便,小小爸妈边看边规划着。

    晓晓爸说:咱就叫“晓晓饭店”怎么样?”

    晓晓摇着头说:“爸妈,咱叫丽军美食店”吧,你们的名字都在里面多好!”

    晓晓妈笑着说:“听咱闺女的吧,这孩子自从落水后,怎么一下子跟变了个人似的,原来还爱缠着咱们,现在全是大人想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回80年代之带着全家去致富简介 >重回80年代之带着全家去致富目录 > 第6章 在哪开早餐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