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龙云寺的发展
呢?”
观音菩萨双眼微睁,笑而不答。
望海寺在这次事件中,受影响不大,仅算是皮外伤。相反,又从另一方面给望海寺让了宣传。和尚有钱说明寺庙香火旺,香火旺说明所求灵验。
香客们认为他们来求佛拜神仙,而不是求和尚拜和尚,这些和尚只是伺侯神仙的杂役。没几天的时间,人们就把这件事遗忘了。望海寺依旧是望海寺,香火不断,人记为患。
不三和尚听着不四和尚讲这些事,又是羡慕、又是担心,最后却自卑起来。羡慕不四和尚爱情事业双收,也担心他这兄弟是否真的渡过这次危机,自卑的是自已不如他这个兄弟。要是自已和女人在一起卿卿我我,估计是没人偷拍,偷拍了也不会发酵成公众事件。究其原因,就是自已和龙云寺的影响力太小了。自卑之余,又萌生好好发展龙云寺的想法。发展就是挣钱,怎么发展呢?
不三和尚思考很久也不知道怎么发展。于是在一个黄道吉日,他开车带着高斌来到一百公里外的宝相寺。
宝相寺是当地闻名的大寺庙,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八十年代又因为发现佛骨舍利而名声大噪。不三和尚来宝相寺取经,求发展之路。宝相寺很大,车停在寺前街的停车场,停车场南边是很大的文化广场,最北边是宝相寺。走一座桥,穿一座牌坊,再走一个广场才到寺门。
不三和尚进去了,高斌没有跟着进去,他在寺庙门口等着。在门口广场转了转,又找了个椅子坐那休息。这时,一个推销什么的业务员边打电话边拿平板电脑过来了,电话还开着外音:
“主任,我办了个和尚。”
“你怎么学的《大纲》,和尚属于宗教人士,咱银行不予办理。”电话那头说。
“我就是按《大纲》来的,能办,主任,真的。”
“回来抄《大纲》吧,你要是出风险,饶不了你。”
“哈哈,不会的,客户姓和名尚,叫和尚,在宝相寺上班,属于旅游开发公司。有他行卡,有五险一金。”
“你小子,整天瞎开玩笑。”
“主任,实地门头照片能不能拍大雄宝殿?客户所属的旅游公司没有招牌。”
“客户真实在那上班,可以的。”
原来,是银行的业务员在给宝相寺门口工作人员办业务,挺有意思。高斌听完他们打电话,想着曾经自已也是在银行工作的、稳定的都市白领,经过几年“奋斗”落败于此,不禁伤感。心情觉得烦闷,阳光也觉得刺眼了,他低下头,看到椅子上写了一首诗:
佛牙至此宝相生,
古刹佛光照汶城。
院中可有住持在,
敢问修行渡众生?
高斌看写的不错,多读了几遍,就读出了写这首诗的人的心意。也许,像他这样的人有很多,在迷茫中,寻求方向;在无望中,努力坚持。众生彷徨,万般皆苦,唯有自渡。
过了一小时左右,不三和尚从宝相寺出来了。他是带着困惑进去的,又带着困惑出来了。回来的路上不三和尚没怎么说话,高斌也没怎么问。
回到了龙云寺,已是傍晚了,车还没停,不三和尚又开车带着高斌去城里下馆子了。
吃饭的时侯,两人沉默着。高斌看不三和尚郁郁寡欢,率先打破这沉默。问了句:
“今天学习的怎么样?”
不三和尚回:
“不怎么样,人家大寺庙历史悠久,又有硬件,咱比不了。”
听不三和尚说话语气和表情,高斌觉得担心多余。于是,两人无话,吃完饭就回去了。高斌还是和不三和尚在一个房间睡。不三和尚也没有烦感,反而觉得晚上有个人聊天甚是高兴,他也知道高斌一个人睡一个房间害怕。有一点,寺里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