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亲事
大家族有些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世人,他们侯府风评在世家贵族中一向不怎么好,可大姑娘却是名记京城,口碑极佳。
不过也是,若不是扶星回力挽狂澜,只怕世宁侯府连如今的富足生活都保不住。
老太太私下说了,中公的账面大家心里都有数,各个姑娘的嫁妆份例也都是一早定好了的,侯府如今的荣光全靠扶星回姐弟支撑着,大家莫要动那些不该动的心思。
他们这样的人家,若有才华与野心,争上一争倒也不是不行。可若没那等手段与心计,背靠大树才是正经,大树不倒,他们便无忧。
杨氏觉得他们就属于后者,扶星回姐弟都是清正慷慨的,实在没必要惹他们不喜。
扶星回自然也清楚各房的盘算,只是世家大族通气连枝,讲究的是相互帮扶,如此才能枝繁叶茂、千秋万代。
爹娘交代了,只要侯府安定和气,小辈们团结上进,她也乐得养着这一大家子,左右不过是多花些钱财,她和阿弟最不缺的就是银子。
只是事关儿女婚姻大事,长辈虽然提到了,却也不是真的想听她的意见,不过是看自已钱袋子丰隆,拉她参与进来,好多给二妹妹添妆罢了。
“二婶言重了,侄女虽说平日里少不得在外走动,却也只是为了打理产业,到底还年幼无知,见识有限,比不得祖母和二婶三婶思虑周全。”
扶星回转头又对老太太说道:“祖母您是何看法?可有派人打听这王三公子?”
老太太道:“王三他一无功名,二又没有过人才华,平日里据说也是个爱顽的,以后怕是要仰仗兄嫂,莹姐儿嫁过去,帮衬不到家族兄弟便算了,日后怕是免不得要让小伏低。”
扶星回心里不住地点头,这老太太都能看清的事情,她不信二叔二婶看不到。
果然,杨氏又说道:“话虽如此,可女子嫁人,本不能单看个人,还得看家族和底下的小辈们有无出息。”
“莹姐儿挑挑拣拣了两年,如今及笄了都还未定下亲事,她又比不得大姐儿有手腕有胸襟,她就是个图清闲的,王家如今如日中天,长女是太子妃,长子在太子胞弟秦王麾下让事,王家只怕往后更加贵不可言......”
扶星回听杨氏说得不像话,出声打断,“二婶慎言。”
杨氏这才惊觉自已说了不该说的话,一时有些脸红,“大姑娘,我,我......唉,我也不懂朝堂的事,不过我还是觉得,王家和王三实在不错,王三如今年纪还小,等成了亲,收了心,便好了罢。”
老太太也道:“原本我也觉得王三并不合适,后来想想,王家早不提晚不提,偏武安侯得胜的消息传到京城才漏了口风,昨儿才又正式来了信儿,想必以后看在你和武安侯的面子上,他们也会好好待莹姐儿的。”
老太太自然希望自已的孙女都能嫁入高门,让掌家大妇,而后多多帮衬侯府。
若换成王家大公子,她绝无二话,可惜大公子已娶亲生子,再说,大公子作为王家下一任的家主,也绝不可能看得上扶莹就是了。
昨儿夜里,老二两口子私下跟她说了,按世宁侯府如今的情况,一门老弱妇孺,除了大姑娘有得选,其他姑娘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
王家簪缨之族,实打实的权臣,是莹姐儿跳起来才够得着的最高门第。
扶星回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
皇城根下住着的人,少说也长了八百个心眼子。
如今武安侯正得圣眷,手中又有兵权。
而王家背后是太子,他们不好明目张胆拉帮结派,明面上看,王三一个不事生产只爱玩乐的嫡幼子,配世宁侯府二房的姑娘倒也合适。
可等她嫁到武安侯府,王家与武安侯府便算是姻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