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五子良将、于禁
今日,刘钏一行人行至泰山郡钜平县。据手下探子回报,此地有一猛士,名唤于禁,表字文则。在后世记载中,于禁于黄巾起义之时投身曹操军队,在镇压黄巾军的战斗中初露锋芒。
濮阳之战,于禁与乐进合力护曹操逃脱,虽未能击败吕布,但其英勇之举深得曹操赞赏。宛城之战,张绣反叛曹操,于禁表现神勇,不仅护住曹操周全,还严惩趁机劫掠的士兵,尽显其在混乱局势中的卓越指挥才能。官渡之战,于禁所率部队发挥重要作用,为曹操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赤壁之战虽曹操一方失利,但于禁在战前准备和部署中亦有贡献。征讨袁绍时,于禁积极参战,其勇敢与战略眼光在多次战斗中充分展现。襄樊之战,于禁率军救援樊城,却因汉水暴涨被关羽水淹七军,无奈投降。于禁晚年的被俘投降成为其人生转折点,声誉受损,然而他在曹操阵营中的地位和贡献不可磨灭。此外,于禁还参与众多战斗和军事行动,其勇敢与战略眼光在三国时期声名远扬。
刘钏带着典韦、吕布二人离开军队,跟随探子来到于禁家中。那是一间破旧的茅草屋,外围着一圈木质栅栏。院中正有一位五六十岁的大娘在忙碌着手中活计。刘钏上前轻叩门扉,大娘听到声响,急忙前来开门。见眼前众人服饰华美、气宇轩昂,大娘心中一惊,隐隐觉得来者不凡。她连忙询问:“你们是何人?”
“大娘勿惊,我们从洛阳而来,路过此地,听闻您的儿子于禁武勇非凡,特来结交,故此前来拜会。”“看你们华服精美、面相不凡,不知你们是?”刘钏微微拱手,道:“实不相瞒,在下乃当今天子之弟,雁门郡王,镇北将军刘钏。”大娘一听,顿时吓得脸色发白,双腿一软就要下跪叩拜。刘钏赶忙阻拦:“大娘勿要多礼,今日前来只为与令郎结交,不必见外。”大娘战战兢兢地起身,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刘钏温和地说道:“大娘,不必惊慌,我们这次前来是真心想结交令郎的。”大娘这才稍稍镇定下来,急忙将众人请进院子,安排在破旧桌案前坐下。“文远今日一早打了些狍子,拿去城里换钱了,估计这会儿也快回来了,劳烦殿下稍等。”
众人在院子中静静等侯,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在破旧桌案上形成斑驳光影。刘钏环顾四周,对于禁的家境有了更直观感受,也对这位乱世中以军纪严明著称的将领充记好奇。
不多时,一阵沉稳脚步声由远及近。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坚毅的男子步入院中,此人正是于禁。于禁看到院子里的众人,先是一愣,随后目光落在母亲身上。大娘连忙起身介绍:“文远,这位是镇北将军刘钏殿下,特意前来寻你。”
于禁闻言,急忙上前拜见。刘钏微笑示意他起身,说道:“久闻于文则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于禁谦逊回道:“殿下谬赞,于禁不过一介武夫,何德何能得殿下如此看重。”
刘钏与于禁交谈起来,从天下局势到军事战略,于禁见解独到深刻,让刘钏心中暗暗赞叹。
交谈正酣,刘钏兴致突起,说道:“文则,我见你桌案上放着几本兵书,想必在兵法方面必有深刻见解。今日,你我不妨切磋一番兵法知识,再谈谈对军纪的看法。”于禁微微颔首,回应道:“殿下,兵法之妙,在于随机应变。军纪如军中脊梁,不可有丝毫松懈。无严纪则军不成军,难以克敌制胜。”刘钏点头赞通,接着问道:“依你之见,如何确保战场上军纪严明呢?”于禁思索片刻后说道:“殿下,当以赏罚分明为要。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使将士们知晓何为可为,何为不可为。再者,将领需以身作则,方能令士卒信服。”刘钏微笑道:“文则所言极是。那在兵法运用上,你又有何高见?”于禁目光坚定,说道:“殿下,兵法之要,在于知已知彼。了解敌军强弱、部署,方能制定出合适的战略战术。且不可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