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呦呦鹿鸣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
崔续仰面躺在小河边如毯绿茵之上,悠哉悠哉地翘着二郎腿,有一句没一句地吟诵着《诗经》,旁边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婢给他打扇子,时节不热,主要是驱赶虫子。
边上地面铺着巨大羊毛毯子,上面摆放着短脚长几,一个娟秀的小婢正用心沏茶,一个婢女在熏香。一个年龄稍长约莫十四五岁的婢女指挥童仆搬运吃食用具。又让四五个孔武有力的甲士在边缘地方警卫。
这就是唐国顶级豪族世家的气派。唐国有五大望族,崔氏首屈一指。其余便是李氏、卢氏、郑氏、王氏。
五姓之一的李氏为前朝皇族,因皇室力量衰微,半自愿半被迫禅位于新朝,而新朝为收拢人心,并未改变国号,仍然以唐为国号,国姓却是姬姓。
卢氏、郑氏在前朝为一方诸侯,本朝立国他们审时度势投靠了新朝廷,虽然新朝立国已近五十年,却没能削夺他们的领地和军权,俨然仍然是割据一方的土皇帝。
王氏却是清贵无比,三百年来高官巨宦无数,不过王氏专心经史文章,诗书传家,影响力主要在文官系统内。
崔氏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自五百年前崔氏博陵公开创基业,崔氏生发出一个庞大的家族,博陵公辅佐大陆上最传奇的大帝天武皇帝南征北战,打下大大的疆土,崔氏也播撒到帝国各个地方。
崔氏子弟极其优秀,文武两途都有杰出之士。五百年来,崔氏出过宰相六十余人,名留青史的大儒数十,名将过百。天武帝庞大帝国分崩离析成为五个国家——唐宋周秦赵,崔氏在五国之中各有一支,且在各国都被国主深信不疑。
崔续是崔家嫡子,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父亲在京城任吏部尚书。哥哥崔焱跟随父亲,现在国子监读书,闻说深得国子监祭酒刘准青睐,有意将女儿许配给他。
崔焱读书很是厉害,在京城学子中已有文名,被公认为下次科举夺魁热门。崔父崔喆老怀大慰,小儿顽劣,这长子如此出息,他日崔家定将在崔焱手里继续光华不减。
崔续年纪尚幼,年底才记十四岁,因此留在老家读书。母亲王氏也留在老家,照顾崔续和两个女儿。好在两个女儿乖巧,小儿子崔续天资聪颖,读书不费吹灰之力,连族学教书的几位饱读诗书的长辈都赞不绝口。
可惜,崔续过于顽劣,不专心读书,时常翘课带着丫婢随扈四处游乐,毫无进取之心。王氏宠溺,以其年幼为由亦不责罚,任其逍遥。
“二哥,就知道你会不好好读书,肯定又溜出来玩!”随着清脆少女声音,一个头顶双髻身着绿色春衫的豆蔻少女出现,甲士丫婢纷纷行礼让她过来。她身后还跟着两个年龄更小的婢女。
崔续也不回头,懒洋洋道,“莺莺,午课还未结束,你就逃学出来。小心夫子打你手板心。”豆蔻少女正是崔续的妹妹崔莺,小字莺莺。
崔莺琼鼻可爱地微皱,哼了一声,道:“夫子让我背女诫七篇,我一口气就背下来了。夫子夸我聪慧,许我早下课,才不像你偷偷溜出来。看我不回家告诉姐姐,让她罚你!”
“别别别,看我给你好吃的!”崔续母亲王氏向来宠溺子女,对崔续更是优容。反而是仅仅大崔续一岁的姐姐崔萱端庄肃穆,对这个弟弟管教甚严。她常说弟弟崔续将来有大气运,小时应该刻苦学习,锤炼本事。
崔续顽劣之时,她也不打也不骂,只一双漂亮的大眼睛泛起泪光,崔续就只有投降,乖乖地按姐姐的意思去修习文武之道。
京中曾经有著名术士给崔萱看过相,仅仅批了四个字“贵不可言”,然后吐血半升,连夜离开京城不敢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