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初来乍到
    我们这个地方直到二百多年前还是一个很小的渔村,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的就变成了一个大点的渔村,再后来变成好几个大点的渔村,一直到了一百多年前适逢华夏大地遭逢劫难,我们这几个小渔村就被别人盯上了,然后就成了德国的殖民地,后来德国走了日本来了,再后来国民政府又来了,日本又来,国民政府再来,然后就解放了。

    爷爷的爷爷姓杜老家在即墨,杜家在那边也算是一个大家族。不过这个家族并不强盛,只占了一个大。那时侯整个家族都是农人,祖上留下了不少地,我原先以为祖上是地主,可是爷爷告诉我,如果说是地主也能说得过去,因为那时侯他们的家族加起来也有几百亩地了,可是分到家族中的每家每户就没有多少了,所有的地都是杜家人自已耕种,没有像地主那般请的佃户。幸亏是整个家族都比较团结,就这样靠着这些土地当时的生活也算得上够吃够喝。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就是老祖宗说的饱暖思淫欲,人解决了温饱就会有更高的需求,杜家的祖宗们吃饱了以后就想要一些社会地位了。周边还有其他姓氏的村民,年节走动的时侯人家都会说出他们哪些亲戚在朝廷里当什么官,杜家的只能干听着,搭不上话,因为杜家全是农民,整个家族都没个当官的。

    杜家的祖宗们觉得很没面子,决定要改变这种情况,举全族之力也要弄个朝廷的差事当当。怎么才能当官呢?村里的大明白和杜家的族长说要读书,读了书就可以考功名,考上了功名就能当大官。杜家的族长为难了,因为整个杜家所有人斗大的字都认不得一箩筐。可是为了能让杜家在周边抬起头来,族长一狠心就拿出了一笔钱请了一个教书先生在村里开起了族学,只要是杜家的小孩都可以到族学免费学习。

    这样一来过了没有多少年,杜家还真出了一批读书人。这其中最优秀的一个就是我爷爷的爷爷,他老人家算得上是天资聪颖,读书没几年就考上了秀才。这可是十里八乡的大事儿,据说当时整个杜家大摆筵席,庆祝了三天。可是还没等他这个秀才弄个一官半职,大清就不行了。杜秀才读了半辈子的书,大清要没了他当时感觉自已的天都塌了,村子里别人看他的眼神也由原先的崇敬变成了戏谑。杜家的族长倒不像其他升斗小民一般,他还是觉得就算是民国了多读书还是有用,他找到杜秀才说让他就在族中教导孩子,每月给他一份例钱。

    杜秀才这时侯已经娶妻生子,儿子都已经十多岁了,他也算是这一带的名人了,让他在族中让一个教书先生,杜秀才觉得自已可丢不起这个人。他杜秀才天生就是要让一番大事的,从小他的母亲就告诉他,他一出生屁股上就有一块胎记,这块胎记又红又圆,算命的先生说他一定能有大出息。他不甘心就当一个村里的教书先生。于是杜秀才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留了一点钱安顿好妻子和儿子,和他们说自已要出去闯荡一番,成功了就回来接他们母子出去享福。可是他没有说如果不成功怎么办。

    杜秀才一个人带了一篮子熟鸡蛋,靠着这些鸡蛋从老家徒步走了好几十里地就来到了城里。那时侯我们这里刚刚被德国强占,成了德国的殖民地。杜秀才进城以后看到了好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也看到了许多之前不曾见过的东西。不用马拉的车子,会自已出水的管子,不用火就能亮的灯,等等等等。这些东西都冲进杜秀才的眼里,脑里,一下子就把他的思路打开了。而且之前就说过,杜秀才天资聪颖,这可不是一句瞎话,他突然就觉醒了语言天赋。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他就基本掌握了德语的一些日常用语。后来杜秀才就在德国人开的洋行里面谋了一个差事。

    这时侯杜秀才就把妻儿从老家接了上来,我们这本书的主角,也就是我爷爷的父亲也正式来到了城市。这时侯的杜秀才充其量就是一个比较高级的白领罢了,薪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下街事务所简介 >下街事务所目录 > 第一章 初来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