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 章 作证
京中人向来附庸风雅,春日里牡丹盛开时,要办花朝节。
冬日里又有赏梅宴。
这几日雪时下时停,御花园中白雪覆红梅,又适逢腊八,皇后特命宫人操持一番,晚间在如绘宫摆宴。
顺帝年近半百才登基,因此后宫并不充盈。
仅有原配宋氏为皇后,以及李氏为宜贵妃。
这是穆昭入京之后,首次参加宫宴,也是首次拜见皇后与宜贵妃。
她端着十二分小心,依次行礼叩拜。
“都道这江南风水好,见着人才知传言不虚,瞧这小脸嫩的,仿佛都能掐出水儿来。”皇后看着穆昭笑道,“对了,到明年仲夏时,你便要及笄了吧?”
黄铜灯架如树枝般开展,烛火摇曳。
前来赴宴的百官与家眷跽坐在两侧,穆昭独身一人站在殿中,含笑道,“回禀娘娘,正是。”
皇后瞟一眼座下的安乐公主,“你与安乐年岁相仿,通龄人之间也更有话聊,你一人在京城,若是无聊时可入宫来找她解解闷。”
安乐公主一手撑着下巴,漫不经心地用筷子一头怼着桌上的蒸鱼。
闻言心中不禁泛起一阵不悦。
她堂堂一个公主,竟然要为别人解闷?
母后真是愈发老糊涂了!
“谢娘娘关爱。”穆昭微微屈膝,“臣女对公主殿下的才华倾慕已久,若有机会,定然入宫虚心请教一二。”
顺帝看起来脸色不太好,拳头抵在唇边轻咳两声。
简单问过穆昭在安仁书院可还适应,有什么短缺,便挥手让她回座位上去。
穆昭在众人注视中坐下,抚平裙摆。
前来参加宫宴的贵女,都打扮的光鲜亮丽。
其中不乏一些面熟之人,大多数都在安仁书院见过。
只不过她们从不和穆昭说话,穆昭也不与她们攀谈。
因此并不知是哪家女公子,姓甚名谁。
她们坐在父亲身后,无论平时在书院是何等模样,此刻均规规矩矩。
饭要少吃,话更要少说。
最好能让个哑巴。
“呦,梁王殿下,您这是从哪儿得来的女孩子家的玩意?”
宋元青眼尖,一眼便瞧见梁王袖边露出的一截兰白掉穗,趁其不备将其拎了出来。
竟是一只莹润无瑕的白玉珏,状似弯月,在闪烁烛苗中泛着微弱的光芒。
穆昭的位置不近不远,但刚好能看清宋元青手中的玉佩。
那是她的雪月珏。
穆昭曾经见过宋元青几面,他也在安仁书院念书。
只不过男女分殿而学,所以与他并没有什么交集。
听闻他是皇后娘娘的亲侄儿,如今虽无官身,但前途不可限量。
至于梁王殿下,穆昭更是头一次见。
她的玉佩,怎么会到他手中?
今夜百官携家眷前来赴宴,梁王妃自然不会缺席。
她起身从宋元青手中接过玉佩,翻过来看了两眼,发现上面刻着两行小字,“昭昭,丙亥年六月十二日……”
这京城中,名中带昭字的贵女并不多。
难道说……
梁王妃转过身,看着自家相公笑道,“王爷可是有了中意的妹妹?若是有,妾身自然要为夫君张罗,总不好叫王爷日日这般惦念着。”
“王妃嫂嫂好气度!”宋元青在一旁起哄,“梁王殿下,那姑娘姓甚名谁?莫不是此刻在这大殿之上吧?”
穆昭心道不好。
宋元青是有心还是无意,她无法揣测。
如今大庭广众之下,如果贸然出面认领玉佩,只怕会流言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