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洛阳危机,王世充要指挥权
公元617年,隋大业十三年。
洛阳,越王府议事厅。
“越王殿下,您怎么了?”一声惊呼打破了议事厅的沉默。
“快!速传太医!”有人急切地喊道,声音中记是焦虑。
杨侗缓缓睁开双眼,豪华的议事厅映入眼帘,一切显得那么陌生而又熟悉。
这是大隋越王府?
我竟然穿越了?
杨侗心中暗惊,思绪万千。
他环顾四周,文官武将们分列两旁,个个面露关切。
有的甚至眼眶泛红,显然对他的状况极为担忧。
见杨侗醒来,众人长舒一口气,如释重负。
“越王殿下醒了!太好了!”
刚才杨侗晕过去了一阵,而这段时间是他融合记忆的过程。
此时,一段段记忆爆炸式地进入他的脑海。
“大业二年,太子杨昭去世,朕封其子杨侗为越王,杨侑为代王。”
“大业十二年,朕巡游江都,命越王杨侗留守洛阳,元文都、段达辅佐。”
“大业十三年,瓦岗军攻破虎牢关,洛阳危急,朕派王世充为援洛总指挥,前去救援。”
杨侗的思绪飘回了过往,他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太子杨昭的儿子。
如今已是十五岁的少年。
父亲杨昭在大业二年离世,那场景在杨侗的记忆中已模糊不清。
而爷爷杨广的形象,却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
他清楚记得,四岁那年,悲伤的杨广因杨昭之死来探望他和弟弟杨侑。
那一刻,爷爷眼中流露出的亲情之爱,温暖而深刻。
随后,他被封为越王,弟弟杨侑被封为代王。
越王之名,曾属于隋朝开国功臣杨素,这足以看出爷爷对他们的期望之高。
然而,与爷爷相处的时光并不多。
杨广是个勤奋的君王,十余年间,仅有一年留在都城。
即使在洛阳,他也总是忙于政务,难得有闲暇之余。
每当与爷爷私下相见,杨侗才能深切感受到那份难得的亲情。
通时,他也见证了爷爷的雄心壮志与非凡才能。
杨广的远见卓识、惊人的想法和能力,似乎预示着他将成为超越历代帝王的千古一帝。
然而,自去年起,风云突变。
各地反王四起,到处让乱,一切已然不通。
曾熟悉的那个意气风发的爷爷,如今眼神中却透露出空洞与迷茫。
巨大的心理落差,似乎抽走了他的灵魂,他只能靠酒精与美色来麻痹自已,逃避现实。
于是杨广带着众臣坐船去江都了,带走了一干核心大臣、武将、后宫嫔妃。
留下一句话:“侗儿好好守住洛阳,反王翻不起天的!”
在融合了上一世的记忆与对历史的了解之后,杨侗才明白了怎么回事。
杨广对世家门阀的处理过于简单粗暴了,建功立业、成为千古一帝之心又是如此急切。
杨广对世家门阀太低估了,简单粗暴地摆脱、打压、削弱门阀,以为自已是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
而世家门阀想的是,你这个皇帝不听话,我们就换个听话的。
何况隋唐的关陇世家是何等强大!
历史上王莽与刘秀的替换是这样的,杨广与李渊的替换亦是如此。
杨广又急于将一百年干的事情在十年内干完,结果是国力撑不住了。
经过三征高句丽的失败,雁门之围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稻草。
士家门阀们见机会来了,趁机扶持自已的势力反叛,于是各路反王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