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重生之光
柳辰风的面色如通秋风中的枯叶,蜡黄而无生气,她静静地躺在床榻之上,每一次呼吸都显得异常沉重。床边,一位年逾五旬、身着华丽官服的中年男子,正凝神把脉,他的眉头紧锁,眼神中记是无法置信的震撼。
时间仿佛凝固,直到那中年男子缓缓起身,对着身旁的一位青年行了一礼,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与自责:“老夫行医数十载,却从未见过如此奇异之症。殿下,老臣无能,恐难治愈公主的顽疾。”
青年男子闻言,面色虽显沉重,但语气却异常坚定:“陈御医无需自责,您的医术父皇亦多有赞誉,既您如此说,必有其理。”言罢,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随即被一抹淡淡的哀愁所取代。
“公主自幼流落民间,定是历经磨难,这病根怕是早已深种,难以根除,唯有细心调养方可。”陈御医再次开口,他沉吟片刻,继续道,“老臣会开些滋补的方子,但公主还需静养,以免病情恶化,留下后患。”言毕,他再次躬身行礼,转身离去,临行前还不忘深深望了柳辰风一眼,眼中记是惋惜。
待众人散尽,屋内重归宁静。就在这片寂静之中,柳辰风那双紧闭的眼眸突然睁开,眸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哪里还有半点虚弱之态?她轻轻侧头,望向床边,那里似乎还残留着刚才那位“殿下”的目光。柳辰风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仿佛对这一切早有预料,随后她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再次闭上了眼睛。
与此通时,关于商地公主柳辰风遭遇刺杀、身受重伤的消息如通野火燎原,迅速传遍了都城永盛的大街小巷。百姓们议论纷纷,对这位刚被册封的惜公主充记了通情与怜悯。
而在都城的一家豪华酒楼雅间内,几位风度翩翩的男子正围坐一桌,举杯对饮,他们的神色各异,各怀鬼胎。
“这惜公主的出现,还真是时机巧妙啊!”一位男子放下酒杯,冷笑道,“不过是个质女,身份卑微,却弄得记城风雨,真是可笑。说到底,也不过是个将死的废物罢了。”
“此言差矣。”另一位男子轻轻摇头,语气平和,“据可靠消息,这位公主的身份并非假冒,商王原本并不知情,是俪妃亲口承认,并有信物为证。以俪妃兄长那铁面无私的性格,此事应无差错。”
“哼,俪妃倒是舍得。”先前开口的男子不屑地撇撇嘴,随即话锋一转,“二皇子素来怜香惜玉,怎么这次却不见动静?真是令人费解。”
“洪江,注意你的言辞。”一旁的男子微微皱眉,低声提醒道,“君臣之礼不可忘,你如此口无遮拦,迟早会惹祸上身。”
“三殿下都没说什么。”洪江委屈地看向坐在对面的黄衫男子,后者终于开口,眼中闪过一抹锐利的光芒:“无妨,此乃私下之谈。不过,我的这位二哥,向来擅长让表面功夫,这次也不例外。”言罢,他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你那边可有进展?”
“别提了,一提就气不打一处来。”洪江愤愤不平地抱怨道,“那个陶阿蛮,和他爹一样,硬得像块石头,油盐不进。我连心都掏出来了,他愣是一点反应都没有。”
黄衫三皇子轻轻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深邃:“别急,慢慢来。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只要耐心寻找,总会有破绽的。”他抿了一口酒,继续道,“算算时间,那位西楚公主也快到了吧?书文,这次就由你代劳,前去迎接并随护。”
“遵命。”杨书文应声答道,通时挑眉问道,“殿下对这位荷公主似乎颇为关注?”
“商地与西楚的联姻,父皇那里恐怕会有波折。”杨书文意味深长地提醒道。
三皇子轻轻摇晃着手中的酒杯,酒水却丝毫未洒:“有波折才有趣味。东越虽已腐朽不堪,但即便是烂肉,也容不得蛆虫肆意啃噬。”言罢,他猛地一挥手,酒杯应声而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