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章
在线阅读 第162章
    分胜敌的条件和把握,没有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筹策,就不能“知胜”、不能“全胜”、不能“速胜”、不能“守胜”、不能“致胜”、不能“因胜”。

    《孙子》十三篇,以《计篇》为首,先计、先胜为上,这也正体现出它战略思想之高妙。

    《孙子》战略思想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论述是非常深刻的,它的许多观点对于我们仍然具有重大的意义。

    《孙子》的前七篇主要讲的都是有关战略问题。

    孙子的战略思想似可主要归纳为如下西项原则。

    1.“非危不战”——挽危而战的原则。

    孙子的“慎战”思想,几乎渗透了其《兵法》的所有篇章,他的许多观点似都可以从“慎战”的角度加以解释。

    但我认为最鲜明、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出现在《火攻》篇结尾一段中的“非危不战”这一观点(由于银雀山出土的《孙子》在编目上把《火攻》列为全书的最后一篇,故有人认为此篇具有概括全书的性质)。

    “非危不战”之“危”,无论解释为“危险”、“危急”,还是“危难”、“危亡”,其全句的本意都在于阐明这样一个道理:战争或战斗行动的作用,主要用于保证国家或军队的安全不受威胁、利益不受损害。

    从较大的方面说,它们应当用于消除国家安全和利益所面临的一切危险;从较小的方面说,应当用于帮助军队摆脱在某些时候所遇到的困境——归根结底,应是为了“挽危而战”。

    不是到了情况紧急的非常时期,不是到了万不得己的关键时刻,不是到了非用战争或战斗解决问题的紧要关头,就绝不要兴兵打仗。

    2.“非利不动”——战而趋利的原则。

    “非利不动”的原则,要求战争指导者在思考战争问题时,首先必须明确战争的目的性,弄清战争的根本利益所在。

    对此,孙子提出的最高准则是“唯民是保,而利于主”,即把人民和国家的利弊得失放在头等重要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孙子思想哲学简介 >孙子思想哲学目录 > 在线阅读 第16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