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小说 第294章
就受到重视了。
《尚书·汤誓》记载,商汤在战前动员的誓词中说:夏桀有罪,上帝命令我去消灭他。
以此激励全军将士进发出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
商汤之所以能借上帝的名义激发士气,是有客观基础的。
因为夏王朝到了夏桀执政时己走到了终点,夏桀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暴君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己到了“百姓弗堪”(《史记·夏本纪》)的地步。
商汤吊民伐罪,义旗高举,顺应历史潮流。
因此,能够激发起全军奋勇杀敌的高昂士气。
从政治上看,“哀兵必胜”(《老子》:“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也是振奋士气的一条原则。
从后世的战史上看,成吉思汗讨伐金朝的誓词(见《蒙兀儿史记》)与努尔哈赤讨伐明朝的誓词中所列的“七大恨”(见《清鉴易知录》前编二)都是以哀怨来鼓动复仇情绪。
孙子时代也可以找到这种运用哀兵求胜的战例。
例如,速杞(今湖北应山县西)之战时,随国季梁面对强大的楚国的侵略,主张随侯假意向楚军表示愿意投降,等到楚军无理拒绝,并企图迫使随国亡国绝世之时,再作战争动员,就能达到“怒我而怠寇”(《左传·桓公八年》)的目的。
综上所述,孙子在军队建设上的主张是富有革新精神的,是有生命力的,对战国时代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军事家建立一支新型的封建军队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通观《孙子》、《孙膑兵法》,并没有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政治”二字,也没有“政治工作”一词。
但是,认真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其中确实包含着古代朴素的军队政治工作思想。
《孙子》开头第一篇《计篇》就指出:“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西曰将,五曰法。”
这里,孙武在分析决定战争胜败的五项基本因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