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小说 第518章
法乱纪的权贵来树立威信,整肃军纪,从而真正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春秋战国时代,依仗权势、目无法纪、而又没有才能的,主要是那些世代簪缨的奴隶主旧贵族。
他们“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石之声”(《说苑·政理》),是一批阻碍文武贤才登上历史舞台的绊脚石,是一批尸位素餐的社会蛀虫。
因此,自春秋末期至战国时代的二三百年间,新兴地主阶级同他们进行了不懈的、反复的较量。
而较量的武器便是“因能授官”,反对无功受禄,无能授职。
吴国军队的任官制度的改革情况如何,历史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
但从吴国的迅速崛起,军队征伐的辉煌战果,我们可以想见其包括对世卿世禄制度改革在内的政治改革一定是卓有成效的。
三、把军政训练和武器装备提到战略高度孙子把“士卒孰练”、“兵众孰强”(《计》)列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事”、“七计”的两项基本内容,这就把训练好坏和武器优劣提高到了战略地位来看待。
孙子在这里说的“士卒”不单是今天所谓的士兵,“士”是当时的甲士或武士,也就是军官。
孙子强调训练“士卒”,就是强调对全军官兵的教育训练。
他说的“兵众”也不是今天所谓的士兵与民众。
“兵”是兵器,“众”是装备。
孙子主张增强“兵众”,就是主张大力发展先进的武器装备。
当时,吴国的冶铁、铸剑和制造战船的技术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而大量生产武器装备,这对于刺激工商业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而工商业的发展又反过来提高了武器装备的质量和数量。
关于官兵的教育训练,孙子没有作更多的具体阐述,但是《地形》篇中他对“兵有六败”的严肃批判从反面揭示了没有严格训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