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二章
的主要任务。曾坐飞机在那一带上空飞行过几次,所以想必上司认为我去多少方便些。此外还交我一项任务,就是在护卫的同时详尽地搜集该地区的地理情报,提高地图准确度,即所谓一举两得。我们当时手中关于呼伦贝尔草原与外蒙交界一带的地图,老实说是相当粗糙的,不过是把清代地图多少加加工罢了。关东军自满洲建国以来勘察好几次,准备绘制准确些的地图。无奈国土过于辽阔。加之满洲西部全是沙漠般漫无边际的荒野,国境线有也等于没有。况且那里原本住的是蒙古牧民,他们几千年来从不需要国境线,也没那个概念。

    quot;此外政治上的原因也推迟了准确地图的绘制。因为,如果单方面擅自划定国境线搞正式地图,很可能引起大规模军事纠纷。与满洲接壤的苏联和外蒙,对犯境极为神经质,以前就已围绕国境线发生过几次激烈战斗。在当时那个阶段,陆军不愿意同苏联交火。陆军已将主力投入到中国战场。没有分兵大规模对苏作战的余力。不但师团数量不足,坦克、重炮、战机数量也不够。军部认为当务之急是使建国不久的满洲国的国体稳定下来,而北部、西北部国境线的明确划分不妨推迟一步。目的在于暂且糊涂着以争取时间。风头正劲的关东军也大体等重这一见解,采取静观姿态。于是一切就这么稀里糊涂搁置下来。

    quot;问题是无论用心如何,一旦打起仗来(实际上诺门坎第二年就打起来了),我们没有地图是无法作战的。并且普通民用地图还不行,而需要作战用的专门地图。比如适合在何处构筑何种工事,重炮置于何处最有效,步兵步行到彼处需几日时间,何处可取得饮用水,马匹粮草所需多少---需要包括这些详细情报的地图。没有这样的地图,打现代战争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的工作同情报部的工作有相当多交叉部分,同关东军情报部和设在海拉尔的特务机关频繁交换情报。人员也大致相互认得。但山本这个人却是第一次见。

    quot;经过五天准备,我们乘火车从新京往海拉尔进发。再从海拉尔转乘卡车经过有一座叫坎杜尔庙的喇叭寺院的地方,来到哈拉哈河附近满洲国军国境监视所。准确数字记不清,作为距离我想有300至500公里。一眼望去,真个是什么也没有的空荡荡的荒野。出于工作性质,我一直在卡车上拿地图同地形对照。但实际上没有任何堪称标志的东西可以利用。长满蓬蓬荒草的丘陵绵延不断,地平线无限扩展开去,唯独天空有云片飘浮。在地图上根本没办法搞清我们到底处于什么位置。只能通过计算行进时间来大体判断方位。

    quot;在这荒凉风景中默默行进起来,有时会涌起一股错觉,觉得自己这个人正失去轮廓而渐渐淡化下去。周围空间过于辽阔,难以把握自己这一存在的平衡感。明白吗?只有意识同风景一起迅速膨胀、迅速扩散,而无法将其维系在自己的肉体上。这是我置身于蒙古大草原正中的感觉。多么辽阔的地方啊!感觉上与其说是荒野,倒不如说更像是大海。太阳从东边地平线升起,缓缓跨过中天,在西边地平线沉下。这是我们四周所能看到的唯一有变化的物体。它的运行使我感觉到某种或许可以称为宇宙巨大慈爱的情怀。

    quot;在满洲国军监视所,我们下卡车骑马。除供我们骑的四匹马外,那里还另备了两匹马驮运粮食、水和装备。我们的装备比较轻便。我和那个叫山本的只带手枪,深野和本田手枪加三八枪,各有两颗手榴弹。

    quot;指挥我们的,实质上是山本。他决定一切,向我们下达指令。他公开身分是民间人士,按军队规则本应由我任指挥官,但谁也没对归山本指挥这点怀有疑问。因为无论在谁眼里指挥官都非他莫属;而我军衔是少尉,实际上不过是全无实战经验的科室人员。军人这东西一眼即可看出这种实力,自然而然听命于有实力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奇鸟行状录简介 >奇鸟行状录目录 > 第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