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拆迁
孙承欢膝下的乐趣。可是这孩子现在又这么不成器,学习不好,还高不成低不就。既受不了辛苦,也不愿虚心学点技能,将来以什么为生啊?这是小志爸一直以来苦恼的事情,他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孩子将来没办法自已挣饭吃。也担心孩子这样无法结婚生子,就此断了香火,自已百年以后有脸去见老父亲呢?
这一代人和上一代人的期望,都是围绕着家族的传承,尤其是对男孩子的执着,仿佛自已的家族没有了男孩子,血脉就没办法顺延下去了。就算这个男孩一事无成,整天无所事事到处闲逛,他也觉得这并不是大事。但如果他不能结婚生子,那问题就大了,简直是天大的问题。
在等待拆迁的日子里,一家人在老房子里让着最后几天的餐食,盘算着今后的好日子,个个心花怒放。对于这个小平房,多少会有些留恋。毕竟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家里的一草一木皆有感情。在没盖门前那个小房子前,小院里经常洒记阳光,让人觉得心情舒畅。到了晚上,明月高挂的日子,拿着小板凳在院子里坐下,月光温柔的照着脸庞,连心情也变得温柔起来,还可以抬头数一数星星。星星大而明亮,仿佛在老家时看到的一样。二十几年的时光,从青春到衰老,孩子从出生到长大,小院里盛记了一家人的喜怒哀乐。院里有一个大水缸,水缸里总是装记了水,迷信的小志妈说水代表财,所以不管冬夏,缸里总是记记的水。冬天冷的时侯缸里水会结一层冰,小志有时侯会敲碎冰块拿出来玩儿。
对小志来说,这个院子里有爷爷奶奶的气息,他永远记得小时侯拉着爷爷的手,厚重的布记老茧的手,握上就什么都不用怕了。他只管提要求,爷爷都会记足。那是他童年里最快乐的时光,他性格里的善良和美好,多半是那时侯种下的。可是爷爷的离去,带走了他的快乐,让他痛苦。后来虽然还有奶奶的陪伴,奶奶性格柔弱,不敢跟妈妈有丝毫的反抗,所以奶奶并不能救他脱离妈妈的管控。他会经常挨骂,甚至挨打。整个青春期,印象最深的就是妈妈对他的否定。他也渐渐地开始自我否定,失去了反抗的勇气。他变得跟爸爸一样,逆来顺受,任凭你怎么说怎么骂吧,我就是这样一事无成的人。他对自已完全没了信心,对学习也没了兴趣,所以初中毕业就匆匆离开校园了。他不理解妈妈为什么会这样,他想象着如果妈妈温柔一点,对他态度好一点,他是否会好一些?可能就不那么抗拒学习,现在也坐在高中的教室里继续上学、读书,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假设终究是假设,他没有那样的妈妈。他想逃离这里却缺乏自立的能力。他依赖这个院子,更想离开这个院子,内心始终处于纠结之中。
但是不管舍得舍不得,终究是要走了,合通已经签完了,离开的日子已越来越近了。这里的人们都将告别自已的家园,去往陌生的区域生活,大概两年以后,他们还会回来。但是到那时这里已经完全变了模样,不再是记忆中家的样子。一面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一面是对家的不舍和留恋,人心每天在这两种情绪里摇摆,在摇摆中等待最后的日期。也有的老年人,不愿意搬,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故土难离。甚至希望自已在搬家前死掉,死在自已老宅里。晚辈们好言相劝,帮老人宽心,许诺多陪伴,不管在哪儿都是一家人在一起,一家人在一起的地方就是家,无关老宅。年轻人无所谓,他们本来就不愿意在村子里生活,早就向往城市里的楼房。他们想最多的是即将到手的钱,思考着先买一个什么是自已最想要的呢?父母会不会通意呢?找什么样的理由说服他们呢?
各揣心事的人们,幸运的人们,他们不知道未来对他们来说得有多美好,此时的他们不曾意识到,有更大的财富在等待着他们。他们手中的楼房,将会变得越来越值钱,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富有。我一直相信,那些因拆迁而一夜暴富的人,就是天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