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简单的婚礼
一九五九,季夏,
赵国胜和刘秀英的家里多了一辆小平车和两辆自行车,
围墙已经建好,木质原色的大门,院子里两块菜地打理的工工整整,
院子的一角,木桩前拴了一头骡子,这也是当时的一种“交通工具”,
一只黄色的小土狗,也就两三个月大的样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时不时冲着门口汪汪叫两声,
客厅里的桌椅也都换了新的,厨房里干净的碗筷,除了一口旧的土灶锅以外,又新添了一台新的蜂窝煤炉子,
房间里,两个新的枕头和大红色床单,一张一米多高的书桌,书桌上放着他们两个人的摆台,
黑白色照片上,男人穿着板板正正的黑色中山装,女人穿着当时特别流行的白色碎花裙,
另一个摆台,男人穿着黑色短袖,脚上穿着雨鞋,在稻田里站着。女人穿着白色短袖,戴着围裙在稻田地前坐着择菜,充记了生活气息,
房间的一角,红木色老式衣柜上,衣服折的整整齐齐,甚至黑白色都已经区分开来。
大门口两侧贴着红色喜联,门外摆了三四张桌子,当然,全都是邻居家借来的大桌子,
厨房里刘秀英和邻居家的大姐忙前忙后,赵国胜和赵方又是生火又是端菜,忙了两个多小时才坐到门口桌前,
桌子上虽然没什么大鱼大肉,但是猪肉鸡肉还是有的,荤菜占了大半,
每个桌子上都有五六罐米酒,这是刘秀英自已在家酿的米酒,
三四十个人,已经是村上所有在家的人了,最年轻的也有四十多岁,
叽叽喳喳唠着家常,所有人都在夸刘秀英厨艺好,夸刘秀英不仅生得好看,干活也是一把好手,
不知道是哪个桌子上还说了这样一段话,这个家若不是有刘秀英在,赵国胜一个人过的乱七八糟,
刘秀英端着米酒过去敬酒还顺便解释了一道,赵国胜是家里的顶梁柱,并且婚礼的“宴席”也都是靠顶梁柱操办的,面子给的特别足,
实则,刘秀英花了大半的积蓄置办家里要用的东西,
大早上六七点钟,她骑自行车去街上买菜买肉,回来就开始忙活,
赵国胜的工钱和粮票她一分未动放在抽屉里,用作以后生孩子的所需。
一场简单的婚礼“宴席”,一直持续到傍晚,虽然气温接近三十度,好在并不是大太阳,并且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个温度,
傍晚,邻居并没有散去,刘秀英把桌子收拾干净,又煮了一大锅鸡蛋面,大伙儿每人一碗,
在这个地方面食特别少,晚饭一碗鸡蛋面,所有人连连夸赞,一天的时间,刘秀英的名字被全村人记住。
通年,仲秋,
刘秀英要去镇上让工,赵国胜坚持让她在家休息,两个人还因此争执了几句,最后只能妥协。
天气渐凉,刘秀英每天白天拿着镰刀下地割稻子,傍晚骑着自行车出去镇上转一圈。
后来她赶着骡子从镇上拉了一车蜂窝煤,在村子里走街串巷叫卖,
村上每家每户都从她那里买,隔壁村有多半也都是她在送,
地里的农活忙完,卖蜂窝煤的事情也基本告一段落。不过,她还是会算着时间定期去送,
并且村上邻居家里有什么事,刘秀英经常会过去搭把手,毕竟村上老年人居多。
这天,刘秀英骑着车子在镇上逛了好几圈,最后目光停在一家粮食店门口,
下午便赶着骡子到镇上拉了三四袋面粉回家,还带了不少肉和青菜。
回到家里,刘秀英开始着手让面食,调馅、和面、蒸馒头、蒸花卷、包包子,
忙活完后赶着车又开始走街串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