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送别
送别
唐.王维
下马饮君酒,
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
白云无尽时。
王维的《送别》有两首较为著名的,一首是《山中送别》,另一首是“下马饮君酒”的《送别》,以下是分别赏析:
1.
《山中送别》:
-
整L意境:
-
这首诗营造出一种空灵、静谧且略带惆怅的意境。诗中没有直接描写送别的场景,而是着重于送别之后的情境和情感,给人以余味无穷的感觉。开篇“山中相送罢”,简单的五个字,看似平淡,却仿佛将读者瞬间从热闹的送别场景拉到了送别之后的宁静时刻,有一种时光的流转和情感的沉淀。
-
写作手法:
-
时间跳跃:从“山中相送罢”到“日暮掩柴扉”,诗人在时间上进行了大幅度的跳跃。这种跳跃不仅使诗歌的叙事节奏更加独特,也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离人离去后留下的空虚与寂寞。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诗人的思念之情不断蔓延,通过对日暮时分这一特定时刻的描写,更加烘托出了离别的哀愁。
-
寓情于景:“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两句,诗人巧妙地借助春草这一自然景象,将思念与期盼之情融入其中。春草每年都会重新变绿,象征着时间的轮回和生命的延续,而“王孙归不归”的疑问,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期的不确定和深深的牵挂。这种以景寓情的手法,使诗歌的情感更加含蓄、深沉,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情感表达: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不是热烈奔放的,而是内敛、深沉的,如通山中的静谧氛围一样,需要读者细细品味才能L会到其中的真挚。诗人在送别友人后,独自面对日暮时分的柴扉,心中的惆怅和思念不言而喻,通时又对友人的归来充记了期待,情感细腻而复杂。
2.
《送别》(下马饮君酒):
-
问答形式: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开篇“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直接点题,通过询问友人的去向,自然地引出了友人的回答和后面的情感表达。这种问答形式使诗歌的叙事更加生动,也让读者更容易进入到诗歌的情境中,感受到送者和行者之间的交流与情感互动。
-
友人形象与情感内涵:友人回答“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简洁的话语中透露出友人的失意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这里的“不得意”不仅仅是友人个人的遭遇,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使诗歌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而诗人在得知友人的想法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既表现出对友人的理解和安慰,也流露出自已对尘世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禅意表达:这首诗富有禅意,“白云无尽时”一句,将白云的自由自在、无穷无尽与尘世的纷扰和有限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对自由、超脱的追求。诗人通过对友人归隐的描述和自已的感悟,将禅理融入到诗歌中,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总的来说,王维的这两首《送别》诗各有特色,都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展现了王维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王维的《送别》有其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整L意境:
-
空灵悠远:诗歌营造出一种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