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奇遇
李谦明,今年16岁,家在中心城西北部的某个山村,五谷村。
这个村子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普通到可以用某山村指代。山村唯一的优点,也许就是平静。
大山之中,岁月无声,天地之间,生命有重。
他家有七口人,父母,还有三个姐姐,加上他自已,再有一个小侍女。
据说小侍女是父母给他物色的媳妇,类似于童养媳,要不然山村里自家都活得艰难,不会白白多养一张嘴。
穷乡僻壤,是那种方圆百里都是大山的穷乡,深山老林,是那种纵横千里只有一条土路的深山。这种地方,普通家庭男子娶媳妇很难,更不要说穷人,李谦明家还算幸运,至少有一个指望。
山村里这种家庭成员结构很常见,父母为了生儿子,不管有几个女儿,一直到生出儿子才会停止。
深山之中,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儿子作为继承人和传承者,必须存在,否则就意味着绝后。
然而,人和人的不通,并不是以性别概论,而是能力。
相比三个姐姐,李谦明天生愚钝,简直笨得令人发指,家里人甚至因为他的无能被迫搬到高山之上,以此逃避村子里嘲笑和冷眼。
越是愚昧落后的地方,黑暗的旋涡越是急湍而滚烫,仿佛无法改变的命运,只剩下麻木唯一的选择。
不在沉寂中疯狂,就在沉沦中灭亡。
和李谦明出身便是无灵感的天生废物相反,三个姐姐可谓是天才,都是以最好成绩从村子武道学校结业,并被举荐进入城里上学。
从那时侯起,李谦明就明白,天赋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天赋的人注定平庸,所以他并不怨恨村民瞧不起自已,因为这是事实。
天赋决定起点,决定高度。
努力决定终点,决定长度。
官方举荐,意味着强制要求,三位女生都必须上学,否则父母将受罚。
城里上学很贵,除了衣食住行,还有各种资源要买,一个普通农户家庭没有财力供养三个孩子通时上学,父母没有办法,所以在李谦明七岁时,他被父母卖给村里最大地主家让奴仆,卖了十年。
按照契约规定,李谦明的工作是养牛,也就是说此后十年人生就锁定在牛场。
不仅仅因为不能修炼内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还有他的脑子有问题,记不住事,反应总是慢一拍,呆头呆脑,用老人家的话说天生愚笨。
李谦明脑子不行!
这句话经常被村里人说起,三人成虎,越说越离谱,后面大家都认定他脑子不好。脑子不行,在农村就等于白痴,可以说是最恶毒的标签了。
别人是天生丽质,要么是天赋异禀,可是到他这里,就是天生有罪。
弱小就是罪。
像这样背负家庭重量的人,没有多少选择自由,而当事人也并不以为是错,就像父母所言,男孩子理所当然要让家人都顶梁柱,以后也将会成为一家之主,现在的责任和磨难是必经之路。
至于村里有些人无所事事的取乐,起初还生气,但是说不过,只能避而远之,后来随着年纪增加,生活的重担加身,那些困难磨砺了少年的心性,流言蜚语变得太没意义。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生活的重担催促生命的成长,如今生理年纪不过16岁,心理年龄却有60,一切随缘,生死看淡,只有家人的事情才会关注,其他事,包括自已,都是无所谓的。
活着仅仅是活着。
如果一定要死,那就死吧。
好像人生就像蒲公英,随意地飘落,倔强地成长。
或许是记忆力不行的缘故,快乐和苦难都不怎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