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9章 去镇上
    等张爷爷他们收拾明天要卖的竹编,天已经黑了。

    大家依然坐在院子里乘凉,聊着天。

    张母则和张父说着明天要买点盐回来,家里的盐只剩一点点儿了,估计明天用完就没有了。

    又让张父顺便再买点儿猪油回来,猪油罐也快见底了,平时大家吃肉比较少,一般都是逢年过节,或者亲戚朋友来才会去割点肉回来,

    所以这时侯猪油就是替代品,至少能让家里饭桌上能见点儿荤油,

    光吃菜油也是不顶用的。

    看时间差不多了,张爷爷让大家都早点休息。

    明天要早起,特别是张行风和张允雪两个年纪小的。

    张行风和张允雪听着阿爷的话,跑着去洗漱,收拾完立马回房间睡觉,就怕明天起不来。

    其他人也陆陆续续洗漱完,回房间睡觉,伴着乡间夜晚的蝉叫声入眠。

    次日卯时中(6点左右)

    老张家的人差不多都起床了,两个年纪小的张行风和张允雪也都起床了,一直在院子里叽叽喳喳的说话,讨论镇上是什么样子的。

    张母和朱氏在厨房给大家让着早饭,依然是粥和鸡蛋饼,张母又单独装了一些鸡蛋饼,朱氏则给大家灌了两壶水,毕竟好几个人去镇上,如果都在镇上吃,那得花不少钱。

    等吃完饭,张爷爷和张父担着捆好的竹编,张行浩和张允月也用背篓背了一些竹编,鸡蛋饼和水由张行浩一并背着。

    张行风和张允雪俩人,只要能稳稳的走去镇上和回来就算不错了。

    老张家住在村尾,幸好的是,他们家旁边有条小路可以走上大道,不用经过村子里。

    一路上,对于没有去过镇上的张行风和张允雪,哪哪儿都是新奇的,一会儿指着这座山问张爷爷叫什么,一会儿又指着那座山问张父叫什么。

    因为有着这两兄妹的打岔,大家忽然觉得好像去镇上的路似乎也不远。

    在两兄妹一路的讨论中,路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多,都是去往镇上卖东西和买东西的农民。

    张允月看着前方出现的城墙,就知道镇上到了,越接近城墙,耳边传来的声音越多,马蹄声、小贩的叫卖声。

    “新鲜的蔬菜,快来看看呀。”

    “好吃的包子,馒头嘞,好吃的包子、馒头嘞。”

    “来来,这位兄台让一下。”

    “老板,来两个肉包”

    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你来我往。

    进入镇子里,张爷爷带着他们往西街那边去。

    东街那边都是开的各种酒楼客栈,西街这边平民百姓居多,卖的东西也比较价格低廉,南街都是有钱人或者豪绅地主,富户们居住的地方,北街则是百姓居多。

    来到西街,张爷爷带着他们来到平时摆摊的地方,交了两文钱的摊位费,快速的将竹编摆放在地上,张允月几兄妹就在后面找来几块石头坐着。

    各式各样的竹编,有大有小:背篓、竹篮、簸箕,撮箕,竹碗,筷子等等。

    刚摆上就有人来问:“老板,这个竹篮怎么卖的?”

    张父:“这个小的只要五文,你可以拿在手上看看,结实耐用,而且边缘我们都弄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儿毛刺,你摸摸。”

    来人摸了摸:“是摸着没有毛刺,那行,就给我拿这个。”

    并将五文钱给到张父。

    这会已经辰时中了,逛街的人越来越多。

    摊子周围有卖吃的,有卖鸡鸭的,有卖菜的,还有卖小荷包的等。

    张爷爷的竹编摊子又来了好几波客人。

    又来一个婆婆,将地上的簸箕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了又看。

    “老板,你这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一脚悲催穿越古代,努力搞钱简介 >一脚悲催穿越古代,努力搞钱目录 > 第9章 去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