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规矩姑姑
低矮的守房中,简单地摆放着桌椅、橱柜等家具,角落中摆放着一大一小两张木床。摇曳的火苗照亮了黑暗的房间,木桌上已经摆放好了两菜一汤。从午饭过后,我水米未进,早已经是饥肠辘辘。玉竹姑姑示意我坐下,向瓷碗中倒了一大碗水,一饮而尽,也是口渴难耐的样子。我赶忙提起茶壶,为她再续了一碗。她记意地点点头,将那一碗再次一饮而尽,拿起筷子转而吃饭。
玉竹姑姑是太后身边的老人,自皇太孙府起,陪着太后一起经历了几番风浪波折。她与太后年岁相近,身材保持尚可,但保养略有欠缺,眼角处已经堆叠了一些细碎的皱纹。坤宁宫中人人皆知,这位姑姑是最为重视礼节规矩的,对于规矩的遵守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一点从她吃饭时便可窥见一斑。尽管已经疲劳了一整日,玉竹姑姑的发型穿戴仍然保持整洁利落,跟早上不差分毫。她坐得笔直,右手拿着筷子,夹一口菜,吃一口饭,从不多贪图一口。她垂着头,只管盯着桌上的饭菜,默不作声,我认真地竖起耳朵只能听见一点轻微的咀嚼声。我想,这位姑姑俨然是“规矩”二字的最好解释,一举一动皆将分寸拿捏得极好,连微笑时嘴角上扬的弧度都恰到好处,即便是在自已的屋中也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我自知自已跟了个严肃认真的姑姑,不敢在她面前招惹是非,一招一式皆学着她的样子。我人小,吃得慢,姑姑先吃完了,但并未催促。她将筷子横放在碗口,漱了口,便起身站在房门外漆黑的夜色中。
她静静地站着,远远眺望着高大的城门,温柔如水的月光洒在她的身上,为她披上了一层轻纱。她穿着一身碧色的女官服,正中的补团有一只苏绣的仙鹤振翅欲飞,昂首站在夜色之中。外面已经是一团漆黑,在点点灯火的照耀下,朦胧模糊地勾勒出高墙和宫殿的轮廓。我看不清她的样貌神情,只是恍惚间感觉她与白天那位严厉认真的姑姑大相径庭,反倒像一位风韵犹存的江南女眷,遥遥地望向远方,盼望着夫君归家。我被自已的联想吓了一跳,心想若是被姑姑知道了,定然会痛打我一顿。我赶快终止了这一想法,匆忙几口把碗中最后几粒米吞下肚子,也学着她将筷子横放在碗口。
她见我吃完了,款款走了进来,坐在我的对面,用那双敏锐的眼睛扫视打量我。我吓得不敢乱动,只得接受如此严厉的眼神拷问。她打量了一圈,便收回了目光,用一种夹带威严的声音,一字一句地对我说起伺侯的规矩。“每日卯时,你便要起床洗漱,吃了早点后,穿戴梳洗利索。卯时三刻,通我出发去坤宁宫。寅时,陪通四公主前往文化殿读书,中午方回。回来后,先回守房用午饭,饭后将房间打扫干净,再来坤宁宫。你初来乍到,不懂伺侯,便在身后跟着,多看少说。太后一早便看中了你,如今又把你托付给我,只是今后走多远便也要看你自已的本事和造化了。”说完,她又盯着我看了许久,直到将我盯到浑身上下不自在才松了眼神,严厉地说道:“你跟着我,有几条规矩必得刻在脑子里。第一,要牢记忠诚与感恩,不能因吃苦受罚而怨恨太后,更不能因为利欲熏心而背离太后。第二,要安守本分,谨记自已的身份和差事,绝不让非分之想。第三,嘴要严,太后的事情半个字也不许说出去。”
她板着脸,目光如火炬一般炽热,紧紧地盯着我。我被她这种如山一般的威严气势所震慑,连连点头,用凝重的表情和庄重的点头应允来显示自已的重视。姑姑稍稍放松了些,用缓和善意的语气继续说道:“你或许还不能完全明白这些事情的重要性,日后你经历得多了便明白。紫禁城中,人人都会被权力和富贵迷了眼睛乱了心智,无数的人想要得到更高的地位,却又几人能够成功,反而是送了身家性命的更多。”我尚且年幼,不明白宫中的凶险和紧张,但是我想起了娘亲常说的“大贵即大祸”。我乖巧地站起身,对着姑姑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