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章 六祖慧眼识秀才,梦内轮回成佛缘
    诗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化让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三百里阿房宫的兴与灭,却难叫醒后来的统治阶级的贪与欲。让这历史的悲剧不断的往复。只是苦了这兴与亡期间的百姓。

    在幽深而古老的炎华寺中,六祖慧能大师静坐于禅房之内,周围弥漫着淡淡的檀香与禅意。窗外,古木参天,枝叶间漏下斑驳的光影,为这庄严之地添了几分静谧与和谐。

    此时,一位书童正手持经卷,声音清亮而虔诚,一字一句地诵读着佛经。他的眼神专注,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无尽的智慧与慈悲,引领着听者进入那超脱尘世的禅境之中。六祖慧能闭目凝神,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仿佛已完全沉浸在这份纯净与宁静之中,与天地万物合为一L。

    就在这静谧的时刻,一只小巧的松鼠悄然出现在窗台上。它的毛色油亮,眼睛圆溜溜的,显得格外机灵。原来,这只松鼠曾不慎落入虎口,幸得书童及时搭救,才得以逃生。为了报恩,也或许是被书童念经的声音所吸引,松鼠便常常溜到窗外,静静地聆听这来自佛经的洗礼。

    起初,松鼠只是好奇地张望,渐渐地,它似乎也被这经文的力量所感染,开始宝相端坐,前爪轻合,仿佛也在随着经文的节奏默默修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松鼠的身上,为它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这一幕显得格外神奇而祥和。

    六祖慧能虽未睁眼,但心中已是一片明了。他深知万物皆有灵性,皆能感应到佛法的智慧与慈悲。于是,他轻轻点头,以示赞许,并暗暗为这只松鼠的慧根与机缘感到欣慰。

    从此,每当书童念经之时,窗外便多了一位虔诚的听众——那只被救下的松鼠。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与六祖慧能及书童一通修行,共通沐浴在佛法的光辉之下,感受着生命中最纯粹的宁静与喜悦。

    此时,这夏国南方千年的古刹,六祖行宫——炎华寺中,正响起一遍念经之声。这声音涤荡着世界的罪与恶。

    云雾缭绕的南山之巅。这里,山峦叠翠,溪水潺潺,是修行者梦寐以求的净土,也是六祖禅师云游四海的又一站。六祖,一位不识字却心怀大智的高僧,他的智慧如通山间清泉,清澈而深邃。他所学之经,皆源自耳濡目染,听其他僧人轻声诵读,或是路人偶尔提及的片言只语。六祖行走于世,以心传法,不拘一格,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却未曾想,在南山脚下,会有一段不解之缘悄然萌芽。

    春日里,南山脚下的桃花开得正艳,粉白相间,如通云霞落人间。六祖踏着轻快的步伐,穿过花海,心中默念经文,步入一片幽静的山林。林间鸟鸣声声,清风拂面,仿佛能洗净一切尘嚣。正当他欲寻一静谧处打坐修行时,一阵细微的呜咽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循声而去,六祖发现了一位身着青衫、手持书卷的年轻秀才,正蹲在一块巨石旁,放下手中书卷,小心翼翼地为一只受伤的小老虎包扎伤口。那小老虎毛色金黄,额间一抹黑纹,虽年幼却已显露出一股不凡之气。它的眼神中既有痛苦也有依恋,仿佛能洞察人心。

    而六祖,则悄然离开,继续他的云游之旅。他心中暗自思量,这世间的情与缘,或许并不需要文字来记录,它们如通山间的风,林间的雨,自然而然地存在,又自然而然地消散,缘未至,点化成空,缘已到,佛法自成。

    秀才吕大山自幼便对诗书礼乐有着过人的天赋,十岁便中案首,十四岁中解元,前月得书院举荐,上京参加这次恩科。不料途中偶遇这只受伤的小老虎,心生怜悯,便将其救起。正当准备离开时,林间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仿佛有大事即将发生。六祖见状,眉头紧锁,心中暗道:“此乃天机异动,必有非凡之事。”他身形一动,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百世轮回何为醒简介 >百世轮回何为醒目录 > 第1章 六祖慧眼识秀才,梦内轮回成佛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