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6章 吃饭没蒜,滋味减半
    江南的雨愈下愈大。

    朱元璋对朱怀说:“走吧。”

    朱怀依依不舍地回首看向身后的军营,回应朱元璋:“好!”

    “伞我来打。”

    朱怀接过朱元璋手中的伞,略带羞赧地说:“刚才太过投入,还让您老替我撑伞。”

    朱元璋洒脱地摆了摆手:“没什么。”

    远方,蓝玉紧盯着那一老一少的背影,脸上洋溢着无法掩饰的激奋之情,他以近乎嘶哑的声音高喊:“兄弟们,为了大明江山,出征!”

    祖孙俩回到宅邸时,天色已颇晚。

    朱元璋豪放地说:“今天咱不回去了,就在这儿歇息。”

    朱怀欣然答应:“好,我这就让马三宝做几样家常菜。”

    待朱怀跑出去后,朱元璋则背着手缓步走向前院门口。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适时地出现在朱元璋面前。

    “去找陈洪取几份奏折过来,今晚咱在这儿批阅。”

    蒋瓛点头领命离去。

    应天府的大雨依旧倾泻不止,尽管此刻仅是下午申时初刻,但天色却已早早昏暗起来。

    当朱元璋再次回到二进宅院时,朱怀已在厅堂中等候。

    “去哪儿了?”

    朱怀好奇地询问。

    朱元璋笑着回应:“让下人去取些奏折过来,咱得替皇上把关,不敢松懈。”

    朱怀满心好奇地问:“老黄头,我真想知道,您到底是什么官职?”

    明朝初年官职与职位体系繁复,这些朱怀并不了解。

    直到永乐年间,内阁及司礼监制度才得以确立,皇权得以集中。

    然而洪武年间,虽听说许多奏折皆由朱元璋亲自处理,但朱怀明白,必定有专职官员先将奏折分类整理。

    否则,每日上千份奏折,朱元璋怎能一一审查?

    朱元璋解释道:“当前负责为皇上筛选整理奏折的是殿阁学士,都是翰林院出身的老先生。”

    殿阁学士承袭宋制,是内阁的雏形,但他们目前并无实权,主要职责是为朱元璋分拣奏折并提出建议。

    朱怀这才明白了其中的关节。

    交谈间,马三宝端着一盆米饭,两个碗,两碟小菜走了进来。

    “今天咱们不喝酒了,晚饭后还有正事要做。”

    朱元璋说道。

    朱怀点头同意,主动盛了两碗白米饭,米饭上浸润着咸肉汤汁,上面覆盖着萝卜干咸肉和大葱炒蛋。

    一老一少捧着两大碗米饭,坐在门槛上,吃得津津有味。

    朱怀给朱元璋剥了生蒜瓣,朱元璋乐呵呵地说:“你还真懂我。”

    朱怀接话:“吃饭没蒜,滋味减半。”

    说着,他将生蒜瓣塞入口中,狼吞虎咽地扒拉着浸润了油光的米饭。

    朱元璋爽朗一笑,从自己的海碗中夹了几块腊肉放到朱怀碗里。

    “吃吧!多吃点!我像你这般年纪时,都想一口气吃下一头牛呢!能吃才是真汉子!”

    眼前的这位老人,此刻不再是皇帝,只是一个疼爱孙子的普通老人,将最好的一切都留给孙子!

    朱怀含糊不清地道谢,然后不顾形象地大口扒拉着米饭和腊肉。

    “哈哈!”

    朱元璋眼中的溺爱尽显,边吃边聊:“今天看到咱大明军队的表现,你觉得怎么样?”

    此刻的两人,就像普通的祖孙,在秋日傍晚,坐在门槛上,享用着简单的饭菜,听着外面的暴雨,闲谈着琐碎的生活。

    “威猛!雄壮!”

    朱怀由衷地赞叹道,“那是一支久经沙场的铁军,足以抵挡任何异族侵犯,直捣他们的王庭!”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不装了,我祖父是朱元璋简介 >大明:不装了,我祖父是朱元璋目录 > 第46章 吃饭没蒜,滋味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