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客厅里的夜晚,河边的夜晚(2)
实业界和知识界的一切重大收获都极其迟缓,有赖于不知不觉的积累,跟自然界化育万物的情形完全一样。书法,也许连文字在内,还有许多别的东西,都经过类似印刷和造纸的摸索,才逐渐完美的。
①这是用一种中国纸概括了全部中国纸。
②一三八○至一四二二年。
③德国人孚士特(约1400—1466)和谷登堡及舒斐尔合办印刷厂,所印《玛扬斯版圣经》为第一部合乎近代标准的书。十五世纪的荷兰人科斯泰相传也是最早试用木刻活字印刷的人。
④我们今日称为卷筒纸。
⑤大耶稣纸的尺寸是76×56公分,大鸽笼是90×63公分。
⑥罗贝尔(1761—1828),名尼古拉-路易,不是德尼,他于一七九九年发明造卷筒纸的机器,经第多改良后于一八一一年正式在法国使用。巴尔扎克说一八二○年时造卷筒纸在法国还近于空想,不知何故。
大卫结束的时候说:“破布商在全欧洲搜罗破布,旧衣,买进各种破烂的纺织品。这些破烂东西分门别类理清之后,由批发破布,供应纸厂的商人送进仓库。要知道破布买卖有多大规模,我可以告诉你一件事,小姐。银行家卡尔东是比日和朗葛莱纸厂的主人,早在一七七六年,列奥里埃-德利尔就在那些厂里打算解决你父亲想到的问题:一八一四年卡尔东跟一个姓普鲁斯特的人打过一场官司,因为在一笔总数一千万斤,价值四百万法郎的破布交易中弄错了两百万斤!纸厂把破布洗净,捣碎,做成洁白的纸浆,再同厨娘用筛子过滤沙司①一般,浇在一块金属的网板上,四面围着铁框,中央嵌一个水印图案,根据图案定出各种纸张的名称。纸张的尺寸随网板的尺寸而定。我在第多厂工作的时代,已经有人研究原料问题,至今还在研究。你父亲想要改进的技术原是现代最迫切的问题之一。原因是这样的。麻料虽则比棉料耐用,归根结底更经济;可是要穷人掏出钱来,多花一文总不如少花一文,不管从长远计算有多大损失,这也是吃了穷苦的亏!中等阶级和穷人一样作风。麻料织物因此大大的减少。英国五分之四的人口改用了棉织品,他们已经只造棉料纸了。这种纸性质太脆,折痕容易碎裂,入水容易化掉;一本棉料纸的书泡水一刻钟就成为纸糊,麻料纸的旧书浸两小时还不要紧,晾干之后尽管颜色发黄,墨色变淡,文字照样看得出,作品并没毁掉。我们这个时代,财产经过平均分配,②数目减少,大家都穷了,需要廉价的内衣,廉价的书籍,正如屋内没有地方挂大画,我们都在物色小画。结果是衬衫和书都不经用了。样样东西不再讲究坚固。因此,我们所要解决的造纸问题,对于文学,科学,政治,重要无比。有一次在我巴黎的办公室内,几个人为了中国造纸用的原料,展开一场热烈的争论。由于原料关系,中国纸一开始就胜过我们的纸。中国纸又薄又细洁,比我们的好多了,而且这些可贵的特点并不减少纸的韧性;不管怎么薄,还是不透明的。当年大家对中国纸极感兴趣。有位非常博学的校对,——巴黎的校对员中不少学者,傅立叶和皮埃尔·勒鲁此刻就在拉什瓦迪埃那儿当校对!……我们正在讨论,那时正在做校对员的德·圣西门伯爵来看我们。③他说肯普弗和杜·阿尔德④认为中国纸和我们的纸同样是用植物做的,原料是楮⑤。另外一个校对认为中国纸主要用动物性的原料,就是中国大量生产的丝。他们在我面前打赌。第多厂平日承包研究院的印件,就把问题送交研究院,由前任帝国印刷所所长马塞尔先生作评判。马塞尔先生打发两个校对去见兵工厂图书馆馆长葛罗齐埃神甫。据葛罗齐埃神甫的意见,两个打赌的人都输了。中国纸的原料既不是楮,也不是丝,而是用捣碎的竹子纤维做的纸浆。⑥葛罗齐埃神甫藏着一部讲述造纸技术的中国书,附有不少图解,说明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