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第425章
>牟丽看见哥哥如此消瘦和无力,竟然哭了起来。
牟丽认为哥哥知识深奥,对自己关爱有加,亲人一般。
甚至觉得是自己长辈。
那些年农村还没有幼儿园,孩子一般在六岁半左右首接进入小学上学。
小学一年级只学十以内的加减法。
而汉语拼音要到二年级才开始学习,语文学习简单的汉字和笔画。
牟丽虽然只有两三岁,己经开始学习了,而且很认真,总有问不完的问题,这样她大妈每周不是去乜西仁家,就是乜西仁来姑姑家玩,两个孩子相互交流,天真童趣。
一天姑姑玩笑:你们两个人真是天生的一对,可惜你哥哥比你大十岁,他可能等不及你。
牟丽看着大妈说:他是我哥哥,永远的哥哥。
乜西仁争辩:我不是你哥哥,我是你的老师。
牟丽很不解,辩解道:我以后的老师要高中毕业,你初中还没有毕业,怎么会当我们老师呢?
在牟丽心中,哥哥有知识文化。
当时牟坝村小学,只有两名公办老师,其余的都是民办老师。
民办老师都是村里干部指定,虽然固定,但是记工分的农民。
大部分是大队干部亲属子女,部分为高中毕业生,极少部分是初中文化。
他们没有教学知识,不懂普通话和标准语音,所以,那个年代的孩子们不会说普通话,许多孩子的、地、得分不清发音和使用方法。
那时的小学,初中,高中没有家庭作业。
小学只有五年级,初中和高中都是两年,9年就上完了全部学校,毕业一般都返乡务农。
那个年代,不管小学、初中和高中都没有家庭作业。
每天放学需要回家和父母一同劳动干活。
乜西仁初中时候,姐姐己婚嫁外出,而且有了自己的孩子,极少回家,两个哥哥己经分家单过,并且自己修建了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