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阅读 第144章
>
可是后来大宣国的第一个皇帝偏偏觉得这是一片风水宝地,在经过了他对这些地方的一顿农业军事政治经济各种改革,各种不停实验之下大宣国慢慢形成雏形。
大宣国是非常重农业的,反正开垦出了数不尽的耕地,在开垦荒地时,他们还会很注重对森林的保护,规定砍一棵树就必须种两根树这种,树苗都是由国家提供,不提倡大肆捕猎。
对于生命之源水的保护更不用说了,严令禁止有污染水源的任何行为,在坎坷的山间修出了一条又一条平整蜿蜒的国道。
我只能是这么一说了,但是在建国之初那些艰难困苦肯定不是我们能感受得到的,你别以为大宣国修这些路是像李白诗里所写的那种蜀道难的那种路,那你就想错了,相反他们的路都是很宽的那种,周围全部做了防止泥石流山洪的措施。
不仅如此,他们为了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修建了很多商运隧道,节约时间成本。
开一条隧道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首先对地质条件要求就高,在没有探测仪的时候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知道哪个可以挖,哪个不可以挖的。
然后就是没有一切现代工具全靠人一点一点凿出来,想想都觉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其实当时要开凿隧道时第一代皇帝是受了所有人的质疑和责难的,毕竟这工程是相当劳民伤财,可是他顶着压力力排众议认为要想富先修路,如果连走都走不出去,还怎么能和外界有贸易往来呢,怎么能让其他的国家走进来自己的国家走出去交易呢。
他觉得先苦第一代,只要第一代把基础打好了,后代会越来越顺,万事开头难,开头时都是需要牺牲用来铺垫的。
事实证明他的抉择是相当有先见之明的,让大宣国贸易慢慢畅通起来,顺道还发展了旅游景点,周围几个小国想要贸易这些隧道也就成了必经之路,他们开始收费,路过就得给钱不给你就爱往哪走往哪走,山路湿滑嶙峋,以前的商队往往是要损失惨重才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