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价值百万
郑板桥,竟是郑板桥的印章!这样的话,与宝光大小可谓是完美契合了!
郑板桥本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以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并精通篆刻而名扬天大,位列扬州八怪之一。
很多人以为郑板桥是他的名字,其实不然,他的名字是出自《尚书·洪范》篇中燮友克柔,板桥是他的号。
关于郑板桥的轶事典故很多,单单郑板桥审案之类的估计就有近百种。
除了他的才华横溢两袖清风外,很多都与他的脾气以及智慧有关。
而钱老这枚青田灯光冻印章背面的诗文就跟他的怪脾气有关系。
就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板桥润格》。
郑板桥不是古代第一个卖画的,但却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位名人卖画坚持明码标价的。
古代书画名家很多是职业画家,也都以卖画为生,比如宋代许道宁,明代浙派绘画开山鼻祖戴进,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清初著名画家恽寿平等都卖过画。
八怪中的金农,黄慎,李鱓,罗聘等也有过卖画为生的经历。
在古代,字画名家卖画收点润笔费很正常,毕竟作画是很耗费体力与时间。
只是说到怎么收钱却是很有讲头。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让买家自己看着给。
直接张口朝买家要钱显得有辱斯文,过多沾染铜臭之气也会被其他文人嘲讽。
但让买家看着给,卖画的画家往往会吃亏。
很多时候被一顿马屁拍的下不来台直接白送对方一幅。
对方拎几盒糕点土特产之类的登门一顿恭维,往往也能换一幅好画回去。
郑板桥则是不然,这种亏我老郑怎么能吃
为了不与那些白拿画不给钱或者来求画送点不值钱小礼物的人废话,直接将一张郑氏字画价目表挂了出来。
这张价目表就叫做《板桥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下面还详细解释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
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
礼物既属纠缠,赊欠纯属赖账,年老体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之语也。
大白话就是你们这些求画的,送些礼物食物者真的很没意思。把钱给我,我自己什么买不来
你给银子我才是真正的高兴开心,我一开心状态就好,不管是字画还是书法,出来的作品质量才有绝对的保证。
你送我礼物我以后还得跟你纠缠,说不得还得回送。
不回送,你可能会说我不懂礼尚往来人品差。
那些赊账赖账的更是无耻,欠着欠着人就没影了,我年老体衰哪有功夫陪你说废话
所以想要画
给钱!
最后提笔写下了印章上的这首名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板桥润格》沈愈年少时看到此处真是拍案叫绝,果然不愧是八怪之首,简单,直接,大气!
只是这印章之价格我怎么跟钱老说呢算了,还是直接说吧。
沈愈有些担心钱老听到印章价值太高后心脏受不了。
青田冻石制成的印章在清朝就已经是数百两白银一枚。
若这枚印章还是郑板桥用过的,那价格真的难以估量,至少也是百万元起。
钱老,您这枚印章是个好物件。沈愈将玻璃柜上的东西一一整理好,将印章也放进印匣中才沉稳的对钱老说道。
钱老笑笑:从你手电筒失手掉落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印章不一般了,怎么价格很贵难不成比我那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