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阅读 第102章
朝兵部尚书于公讳谦府上收养的童仆,之前并非有意隐瞒恩师,实在我家父子两代人都深受于少保提携大恩,本该先报答了于少保对我家两代人的恩情之后,再去跟随恩师学习大道。
但是之前听恩师的解说,既然让于少保每日忧虑的京中大事并非于府蒙难,那么我去求肯于少保家的公子,让我有跟随恩师去学习大道的机会应该不难。”
“家父是京卫世袭小旗出身,受命搜捡土木堡大败之后,我军在战场丢弃的武器甲仗薄有微功,受于少保简拔为总旗。
昔日家父为报于少保提携大恩,勇于王事,战殁于瓦剌来犯京师之役。
家母也在父亲亡故之后变的郁郁寡欢,在景泰西年我六岁时因病离世。
之后于少保闻讯就把我收养在于府中,待我甚厚,亲若子侄。
我七岁时还支付束脩送我去社学开蒙读书。
因为我在于府受于少保如此厚待,府中小人谣言纷纷,夫人心中也未必没有怨尤,也许我离开于府对所有人都是幸事。
至于于少保对我家的恩情,等将来我跟着师父学成本领,再回来报答就是了。”
听完了于廉自陈身世,王武心中暗叹,这孩子的身世经历还真是可怜,不过他说他是于谦家的童仆,王武恍悟之后突然一想,于谦家人可是在发生夺门之变后遭受了劫难。
虽然历史上于谦的儿子被判充军幸免于难,可是于谦府上的其他家人什么遭遇可没人关心。
但是对封建时代的抄家之祸,实在不宜对大明官差执法的人性化程度估计太高。
这就让人为难了,难道还要在夺门之变发生之前,赶紧想办法把这孩子带离于府。
不过听这孩子的自述,他还挺看重于府对他的养育教育之恩,想着将来有朝一日回来报答。
如果王武知道于府即将遭逢大难而坐视不救,连个消息也不肯透露,难免将来留下心结,影响师徒相处。
王武又不想未卜先知的装神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