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推荐 第439章
官府加的税实在太重了。
在大吴朝,明面的税率并不高,田赋只有三十税一,丁税每名成丁一百五十文,此外每名成丁每年要给朝廷服一个月的徭役,不想服徭役也行,可以自愿交纳免役钱,政府拿着这钱雇人替你干。
乍一看百姓的负担似乎并不高,但是可惜那只是明面上的,实际征收的时候,地方官吏可不会按照官方规定来执行,毕竟下有税吏衙役,上面还有课税等所局大使、副使、驿丞、典史、巡检、主簿、县丞、县令,一个县大小有几百号官吏衙役,都等着在里面分润呢,按规定来,都等着喝西北风吧。
什么淋尖踢斛、加大官斛、提高田等征税、多丈田亩、以拉长徭役期限为威胁勒索百姓钱财都是常规操作,实际上交的税要比官方规定高了二倍都不止。
你以为这就完了?
没完,还有摊派呢!
田赋和丁税是上交给朝廷的,那地方衙门不也得有笔支出啊,平时衙门的日常开支以及师爷幕僚、书吏、衙役的薪水,还有给上司的,过年有年敬,过节有节敬,热了有冰敬,冷了有碳敬,这玩意送了人家上司未必会记得住,但是不送人家一定记得,就等着吧,有你穿不完的小鞋。
最后还有过路的官员的迎来送往吃请的开支,少则几十两,多则上百两,遇上高级官员,那排场铺张就更夸张了,吃完抹净,还得奉上一份厚重的礼。
这么多开支,朝廷可不会负责,地方得自己解决吧,怎么解决?
当然是向老百姓摊派了,每名成丁摊派个一二两都算是遇上讲良心的父母官了,遇上不讲良心的,再搞出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来,什么杀猪税、杀鸡税、进城税、抗倭捐、修城捐、治河捐等等啥乱七八糟的都有。
赋税如此繁重,好在是工商业发达的江南地区,百姓可以在农闲时打点零工,挣些散碎银子应付税赋,尚可勉强度日,而经济不发达的北方地区的百姓就惨了,他们可没多少地方挣到银两的,实在交不起税,要不撂荒逃亡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