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国内和平谈判
交不错,连毛泽东都称他为“老朋友”。对这次,他百思不得其解。
当晚6时,周恩来等中共代表在六国饭店设宴招待国民党代表团。席间张治中几次举杯欲与周恩来叙旧,而周只是礼节性地将酒一饮而尽。这一反常现象更增添了张治中心中的疑问。
宴后,周恩来、林伯渠邀张治中、邵力子谈话。周恩来严厉质问:“你离开南京前为什么要去溪口见蒋?这证明那个首要战犯仍有力量控制你们的代表团!”
张治中终于明白了受到冷遇的原因,于是解释说:“蒋虽下野,但仍是国民党总裁,加上他的政治影响力尚未消除,短期内也不可能消除。我们谈判达成的任何协议,如果得不到他的支持,执行起来是困难的。”
周恩来十分不满地说:“这种由蒋导演的假和平,我们是无法接受的!”
张治中的脸一阵红一阵白,面对盛怒的周恩来不知如何答话才是。
第二天采取一对一的谈话方式:周恩来同张治中,叶剑英同黄绍竑,林伯渠同章士钊,林彪同刘斐,李维汉同邵力子,聂荣臻同李蒸。
由于国民党方面有个“腹案”在心中,当然谈不拢,双方想法南辕北辙、大相径庭。第一条“惩治战犯”就卡了壳,国方的六名代表,仅邵力子态度含糊,其余均表示反对。
综合六盘对局情况,周恩来认定国民党方面没有接受毛泽东的八项和平条件。
当时,在六国饭店还住着一位“秘密特使”—黄启汉。他是“桂系”的谈判代表,早在蒋介石宣布下野的同一天就来到了北平,最初是代表白崇禧,后来白崇禧放弃了“单干”,转而又代表李宗仁。
2月2日晚,周恩来将白天与张治中等会谈的情况向黄启汉详细作了介绍,说:“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惩治战犯’一条不能接受,这是什么话?李宗仁不是公开宣布承认毛主席提出的八条为谈判基础吗?张治中赴北平之前先到溪口向蒋介石请示,现在这个代表团到底是代表南京,还是代表溪口?”
黄启汉见周恩来怒气冲冲的样子,一直没有答话。他心里清楚,无论南京还是溪口,都不可能完全接受“八条”,在这一点上,蒋、桂没有区别。
周恩来是何等精明的谈判高手,当然清楚和谈最终不会有满意的结果。蒋介石是想借和谈加紧整训军队,那是缓兵之计!李、白则想划江而治,搞南北朝,那是黄粱美梦!但是,他必须通过和谈来戳穿国民党的“假和平”阴谋,教育民主人士和广大人民,为下一步打过长江赢得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
另外,周恩来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利用蒋、桂之间的矛盾,争取李、白,孤立最反动的蒋系势力,以利于各个击破。周恩来让黄启汉速回南京,告诉李、白:“经过三大战役,蒋系主力消灭一光,可以说内战基本结束,剩下的不过是打扫战场而已。为了尽快收拾残局,开始和平建设,我们主张和谈,但必须以八条为基础。李、白不应该再对帝国主义存有幻想,也不应该对蒋介石留恋或恐惧,应该坚决向人民靠拢。在和谈期间,解放军暂不渡江,但是和谈后,谈成,解放军要渡江;谈不成,解放军也要渡江。”
黄启汉终于摸清了中共关于和平谈判的底线,窘得一句话都说不出。
考虑到李宗仁在南京的处境,周恩来关切地说:“请转告李先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离开南京,我们不会为难他。他应该调桂系部队一个师进驻南京,万一受蒋军攻击,只要守住一天,解放军就可赶来增援。”
4月3日,黄启汉飞返南京。李宗仁密召桂系将领白崇禧、夏威、李品仙等商议。白崇禧听了黄启汉的话,连连摇头:“必须以长江为界,组织南北分治的联合政府。中共坚持渡江,我们不能接受。”
两天后,李、白派到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