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国内和平谈判
“必须周密计划,谨慎小心。”

    傅作义笑道:“文人走在我们的前头去了,他们正在帮我们做工作。”

    原来,昨夜何思源等人得知天津被解放军攻克的消息,和市参议会议长许惠东一起来见傅作义。

    何思源激动地说:“北平已是孤城,国民党的兵不愿打仗了;北平人民已经团结起来,一致要求和平。你如果下令强迫军队再作毫无出路的抵抗,那是很危险的。”

    傅作义认为可以利用这些文人做做军人的思想工作,于是不动声色地说:“你们明天可以召集华北七省市参议会,讨论北平问题,以聚餐为名嘛!这个饭费由我出。何先生是‘北平荣誉市民’,可与许议长一起遍访驻军将领,邀他们一起参加会议,做做他们的工作。”

    1月17日一早,何思源、许惠东等人遍访北平城里的国民党将领,说:“北平孤城一座,绝难抵挡百万解放军的攻击,望诸将领顾念北平二百万市民的痛苦和几千年的文化古迹,放下武器与解放军握手言和。都是中国人,大家应该和平共处,以求国家的兴盛。”

    这些将领早就知道傅作义与解放军和谈的秘密,但他们都聪明得很,都说:“和谈的事没听说过,一切都得傅总司令拿主意,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这天中午,七省市参议员、北平各界知名人士和驻军将领齐集参议会礼堂,举行宴会。与会者(军人除外)一致要求和平解决北平问题。决定派何思源等11人为和平代表出城向解放军请愿,并向国民党政府和中共中央发通电要求和平解决北平问题。

    军人们挺着笔直的腰板一言不发,在场的记者和军统、中统特务围在旁边看热闹。何思源在会场上最为活跃,他说:“我在南京看到白崇禧、张轸的通电,说什么‘如战祸继续蔓延,不立谋改弦更张之道,则国将不国,民将不民’,要求蒋介石‘循政治解决之常轨,寻取途径,恢复和谈’等等,这是政客故伎,目的在打击蒋介石,抬高李宗仁。我们不要这样,我们简单直说。我提三个意思:一、要求将北平改为北京。北京人最讨厌叫北平而不称北京,这个要求是最符民心的;二、要求在北京设中央政府;三、北京人民喜欢中央政府有统一全权。要求按中共毛主席的八条进行改革。其他如干部留用、军队改编等等,那是中央政府、国家主席应当操心的事。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民意’,国家统一,靠民心统一。”

    何思源话音一落,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将领们在文人和记者的逼迫下处境尴尬,最后推出一人做代表,便纷纷告辞离去。

    尽管军人们没有表示态度,傅作义仍然认为很有收获,一是没有顽固分子跳出来唱对台戏,二是由文人给军人上了一课,算是有了铺垫。

    特务们很快就将傅作义授意何思源、许惠东召集参议会的情况飞报南京,蒋介石终于明白傅作义已决心弃他而去了。失望之余,他还想挽回一些损失,于是连夜致电傅作义:

    相处多年,彼此知深,你现厄于形势,自有主张,无可奈何。我今只要求一件事,于18日起派飞机到平运走第13军少校以上军官和必要的武器,约需一周,望念多年之契好,予以协助。

    蒋介石深知傅作义“义薄云天”的性格,他想利用这一点,用一周的时间从北平这座围城中抢救一批嫡系部队的军官,为他在江南编练新军充实骨干。

    对蒋介石的最后一点要求,傅作义不好明着拒绝,却暗中通知解放军,炮击天坛的临时机场,使蒋介石的飞机无法降落。

    这天晚上蒋介石念念不忘的第13军在北平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兵变”,他们朝空中胡乱射击,以表示对傅作义的不满。

    枪声惊动了城外的解放军,林彪、罗荣桓立即面见周北峰,让他致电傅作义,如果蒋介石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四野战军简介 >第四野战军目录 > 第十章 国内和平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