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第三击,蟠龙
赤裸裸地暴露在寨墙下面。杨义泉急得从云梯上跳下来大喊:“原地卧倒!”声音未落,敌人火力马上转移过来,情况万分危急。匆忙之中,杨义泉想利用刺刀在寨墙上挖脚蹬,可一试,不行;又想几个人叠罗汉,试了试,更不行。正在无计可施时,偶然发现寨墙上有棵嫩绿的小松树,差不多靠近梯子顶端,杨义泉来不及多想,也不管它结实不结实,立刻把梯子靠上去,一气爬上顶端,伸手拉出树枝,奋力一跃,终于登上寨墙。他人到手到,顺势甩出三颗手榴弹,敌人的机枪手即刻血肉横飞。寨墙下面,一排战士一个接一个照杨义泉的办法,爬上了寨墙。

    杨义泉神魔鬼道把寨子里的国民党兵惊呆了,他们全副精力都集中在这个方向,而对从右侧迂回到寨子外壕跟前的突击队,竟然毫无察觉。趁这个机会,李广义带着九班竭尽全力清除堵塞通道的鹿砦、铁丝网。刚清理完,战士李学伍抢先飞身一跃,向寨子上爬去。谁知他一露头就被敌兵发现了,敌兵立刻端着明晃晃的刺刀,照准李学伍头顶就是一刺。李广义本能地举枪射击,没等敌兵刺刀触到李学伍的头皮,一枪击毙了敌兵。李学伍顺手捡起敌人的步枪,冲上寨子。

    八连三个排差不多同时攻进敌人土寨。张金榜指挥战士们边打边进,大家越战越勇,忽而手榴弹,忽而步枪。有个战士禁不住豪情大发,高声唱起来:“蒋介石呀是运输大队长,给我们送来了大批美国枪……”沙哑的歌声随着晚风满寨子飘荡,把硝烟弥漫的黄昏装点得壮烈而无奈。

    这是1947年5月3日黄昏,在这个无奈的黄昏中,胡宗南才真正读到了恐惧。那是李昆岗最后一份求救电报,报文告知:扼守蟠龙镇的两个主要制高点——集玉峁、磨盘山及所有外围阵地,已悉数落入共产党军队之手,连补充弹药也无从送达了!

    晴天霹雳!胡宗南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话筒在手中再也找不着感觉。他知道无线电那头已是个绝望的囚徒,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仿佛在瞪着自己,像是在问:你为什么不相信我?为什么不相信我!胡宗南不能容忍这种责问,尤其是此时此刻。“蟠龙丢不得呀!哪怕一六七旅还有一兵一卒,你也得给我守住蟠龙!否则……”胡宗南斟酌一下,“否则,割下你的脑袋来见我!”他不相信这句话是自己亲口对李昆岗喊出去的。为此,他镇定下来。他是自己把自己镇住了,然后才连续签发几份十万火急的电报:董、刘星夜南撤,驰援蟠龙;空军40架飞机即刻起飞……

    失蟠龙胡宗南丧魂落魄,当俘虏李昆岗打拱告饶

    指责李昆岗没有恪尽职守,说不过去。拿田子院纵深那个控制街区的主阵地来讲,就可见这位“金刚级”少将旅长十二万份苦心。这个阵地的整个防御体系构筑在一个大山包上,顺着山势向东南延伸,即可抵达李的旅指挥部。所以,这里既是控制街区的制高点,又是其指挥核心的最后屏障。阵地上所有工事都是在李昆岗亲自部署和监督下修筑的。他在山包上筑起个大地堡,围着大地堡将山体切成峭壁,峭壁四周,又依地形构筑了大小不等且有交通壕互通的碉堡群,围着碉堡群挖了深宽各5米的外壕,外壕拐弯抹角的地方设有暗堡或火力点,壕外还有鹿砦、铁丝网、地雷等障碍物。派一个营驻守这样完整的一块阵地,另外加强火器、组成交叉火网,里三层,外三层,用李昆岗和其部属们自己的话说,真比铁盒子还要牢固。

    然而,这只“铁盒”终于抵挡不住比钢铁还要硬的利器。在解放军两天多攻坚战斗中,军事民主是一路发扬过来的,战术翻着斤斗在变,基本上是边打边研究,“诸葛亮会”也不知开了多少次,至于指战员们临场即兴发挥,更是没法说。打冲锋的时候,团长、营长、连长,哪一级指挥员不是腰插手榴弹、手提驳壳枪冲在部队最前面!这是宿在“铁盒”里的李昆岗所无法想象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一野战军简介 >第一野战军目录 > 第十四章 第三击,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