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章 蓝滚边-1
    我们被拽着从大夜店的小齿轮间通过,心灵被磨成齑粉,皮肉一条条地耷拉着,像流浪汉的褴褛衣衫--在那里,太多的苦难,太深的痛楚,使我们不能用透彻和预见的目光瞧一瞧那些摧残我们的面色铁青的夜间刽子手。涨满胸中的苦水淹没了我们的眼睛--不然的话,我们能写出我们的磨难者的怎样的一部历史啊!-一而他们自己是不会写出自己的真相的。但是,唉:任何一个过去的囚犯都能详详细细地回忆起自己所受到的侦查,记得受过怎样的压榨,被压出些什么脏水。但是关于侦查员本人,他往往连姓名也不记得,更不用说考虑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我也是这样。虽然我跟那个国家安全机关的叶泽波夫面对面在他的办公室里坐过不短时间,可是要说能想起来的事,关于任何一个同室难友的也要比关于这个人的更有意思,更有内容。

    我们留下的一个共同的、实在的回忆就是:一群腐败的东西--一整个空间都烂透了。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十年,并不是发泄怒气和怨恨,但我们已经平静下来的心里仍保留着这个深信不疑的印象:他们是一些下赚的、幸灾乐祸的、居心不良的并且可能还是一些不清不白的人。

    根据记载,亚历山大二世,就是那个被革命者视为眼中钉、曾七次企图暗杀的皇帝,有一回亲临施巴列尔大街上的羁押所(quot;大楼quot;的叔叔),并在二百二十七号单人监室命令把他关起来,在那里蹲了一小时以上--想体验一下被他关在那儿的那些人的心情。

    不能否认,对于一个君主来说,这里有道德上的动机,是他从精神的角度观看一下事物的需要和尝试。

    但是不可能想象我们的侦查员,包括阿巴库莫夫和贝利亚在内,其中有任何人能够即使用一小时去体验一下囚犯的处境,在单人监室里蹲蹲并寻思寻思。

    他们在职务上不需要成为有教养的、有广博的文化和眼光的人--所以他们就不是这样的人。他们在职务上不需要合乎逻辑地思考--所以他们就不是这样的人。他们在职务上只需要确切地执行指示和对痛苦的冷酷无情--所以他们就是这样的人。我们这些从他们手里经过的人,至今仍窒息地感觉到他们彻底丧失了一般人类观念的躯体。

    别人不说,侦查员心里清清楚楚,案情是捏造的!他们除了在会上以外,在私下或扪心自问总不能认真地说他们是在揭露罪犯吧?但他们不是仍然一页一页地书写坑害我们一生的笔录吗?这正是那种盗贼的原则:quot;今天该你死,明天才是我!quot;

    他们明白,案件是无中生有的,但仍然年复一年地去干这种事。这是怎么回事?……也许是强迫自己不去思考(这就已经意味着人性的毁灭),简单地认定需要这样做!给他们下指令的人是不可能有错的。

    但是,记得纳粹分子不也是曾经搬出过这个理由吗?

    谁也免不了要对盖世太保和国家安全部做一番比较:年代和方法都太符合了。由叶夫根尼?伊万诺维奇?季夫尼奇那样既经历过盖世太保又经历过国家安全部的人来进行比较更为自然。季夫尼奇是一个流亡国外的俄国人。盖世太保向他提出的罪状是在德国的俄国工人中进行共产主义活动,国家安全部提出的是--同世界资产阶级有联系。秀夫尼奇作的结论是不利于国家安全部的:两处都折磨他,但盖世太保毕竟还是在查明真相,当罪名不成立时,就把秀夫尼奇放了。而国家安全部则不查明真相,并且不想对任何已经抓起来的人放开魔爪。

    或许这就是quot;先进的学说quot;,花岗岩的思想体系。在凶险的奥罗多干(一九三八年的科雷马惩戒派出点),一个侦查员因未费吹灰之力就使克里沃罗格联合工厂经理M?卢里耶签名同意给自己再判一次劳改刑,他的态度缓和下来,在余下的时间里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古拉格群岛简介 >古拉格群岛目录 > 第四章 蓝滚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