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那个春天-2
况下竟可能有这类事情发生,迫使人们思考我们文明的外壳究竟有多厚。)战后很多年许多俄国人带着假证件住在西方,生活在被交给苏联的沉重的恐惧之中,害怕英美当局犹如以前害怕内务人民委员部。在那些不引渡的地方--便有大量苏联特务通行无阻地四处活动,不受干扰地在光天化日之下,甚至在西方国家首都钢大街上,偷走活人。
除了组建中的quot;俄国解放军quot;以外,还有不少俄国人的分队穿着无特殊标志的德军制服继续在德军内部混日子。他们在不同的战区以不同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战争。
在我被捕前几天我也遭受弗拉索夫分子的射击。被我军围在东普鲁士大包围圈中的也有俄国人。在一月底的一个夜里,他们的一支部队,不做炮火准备,不声不响地通过我们的防地向西突围。当时没有连续的防线,他们很快插入纵深,对我的一个凸出在前沿的听音炮兵连实行夹击,我好不容易才把它从最后留下的一条路拉出来。但后来我又回去抢救打坏了的汽车,在黎明前看到,他们穿着伪装液在雪地里集结,突然一跃而起,喊着quot;乌拉quot;向阿德里格?施文基登附近的炮兵营(火炮的口径为152毫米)的火力阵地猛扑过去,向十二门重炮扔出手榴弹,不让它们发出一炮。我方剩下的最后一小股人在他们的曳光弹追逐下,在积雪的野地里一口气跑了三公里,撤到巴萨格河桥头。他们在那里才被堵住。
不久我就被捕了,而现在,在胜利大检阅前夕,我们一起坐在布蒂尔卡的板铺上,我抽完他们的半截烟,他们抽完我的半截烟,我还跟他们之中的什么人两人一起往外抬过六提桶容量的洋铁马桶。
许多quot;弗拉索夫分子quot;同那些quot;一小时的间谍quot;一样,都是年轻人,是在一九一五到一九二二年之间出生的,正是那位手忙脚乱的卢那察尔斯基用普希金的名义急于表示欢迎的quot;生疏的年轻一代quot;。他们的大多数是被偶然性的浪头带进新编的军队,正如邻旁集中营里的他们的同伴偶然当上了间谍一样--这就看招募人员是从哪里派来的。
招募人员挖苦地向他们解释--是挖苦,如果不是真实的话!--quot;斯大林已经抛弃了你们!quot;quot;斯大林没把你们当回事!quot;
在他们把自己置身于苏联法律之外以前,苏联法律就已经把他们置于自己保护之外了。
于是,他们就报了名……有一些只是为了从死亡营里脱身出去。另一些--打算投奔游击队(投奔也投奔了,并且后来为游击队打了仗!-一但依照斯大林的尺度,丝毫也不能因此对他们从轻判刑)。然而总也有人是由于可耻的四一年以及多年吹嘘之后所遭到的惊人失败引起的不满;总也有人是由于认为使他们落入这些非人的集中营的头号罪人是斯大林。于是他们也想显示一下自己.显示一下自己威严的经验:他们--也是俄罗斯的一部分,也想影响它的未来,而不愿作别人错误的玩物。
quot;弗拉索夫分子quot;这词在我们这里听起来就如同quot;脏东西quot;这.词一样,好像我们光发出这些声音来就会弄脏嘴巴,因此谁也不敢说出两三句以quot;弗拉索夫分子quot;为主词的话来。
但历史不是这样写法的。现在,过了四分之一世纪以后,他们的大多数人已经在劳改营中死去,幸存下来的也都在极北地区度过残年,我想利用这几页书提起人们注意,对于世界历史来说,这个现象是相当空前的:几十万二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与祖国的最凶恶的敌人结成联盟拿起武器反对自己的祖国。这也许应当思考思考:谁的过错更多--是这些青年或者是白头发的祖国?用生物学上的叛逆性是不能解释这种现象的,一定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