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思想纯正分子
促成犯罪。法律又严苛又荒谬。quot;quot;相反,很好的法律。人类历史上最好的。quot;quot;尤其是五十八条。quot;quot;没有这一条我们年轻的国家就站不住脚。quot;quot;它已经不那么年轻了。quot;quot;从历史角度看还是很年轻的。quot;quot;您往周围看看,有多少人坐牢!quot;quot;他们罪有应得。quot;quot;您呢?quot;quot;我是被抓错的。问题弄清就会放出去。quot;(他们都给自己留这么一条摆脱困境的退路。)quot;抓错?你们的法律是干什么的?quot;quot;法律很好,不幸的是有时候偏离。quot;quot;到处是盗窃、贪污、舞弊。quot;quot;应当加强共产主义教育。quot;如此等等。他是心平气和的。他使用不要求动脑子的语言说话。跟他争论等于在沙漠上行走。俗话说这类人是:走遍了铁匠铺仍没有钉上掌。看到这些人的讣告里写着:quot;在个人迷信时期悲剧般去世的……quot;真想改一个字:quot;喜剧般去世的……quot;如果此人没遭逢现在这个命运,我们也许永远不能发觉他原是这么一个枯燥、平庸的小角色,我们在报上见到他的大名可能肃然起敬。他可能出入于各人民委员部,或者竟有胆量在国外充当整个俄国的代表。和他争论问题是徒劳无益的。跟他玩-……不,不是玩一盘棋,而是玩一场quot;当同志quot;的游戏,倒是十分有趣。这种游戏真的有,玩起来很简单。只需随声附和几次,使用几句他们的套话。他准高兴。因为他惯于把周围的人看成敌人,倦于整天顶嘴,他很不爱谈见闻,因为这些见闻马上会反过来批驳他自己。他一旦把你当做自己人,就会按人之常情对你说心里话,例如,说他在火车站上看到人来人往,有说有笑,生活在前进,党在领导,人们的工作在调动,而我们几个却蹲在这儿。应当写才是,写复审申请,写赦免申请……或许他会告诉你一些有趣的事:在共产主义学院的时候,他们决定quot;吃掉quot;一个同志,因为感到那人不像一个真正的我们的人。但是没处下手。从他的文章里挑不出毛病,历史也清白。在清理档案时,忽然有重大发现!见到了这个同志从前写的一本小册子,伊里奇读过并在空白处留下了一个亲笔批语:quot;作为经济学家--狗屎!quot;quot;嗯,您自己明白,quot;谈话者向我露出了一个信任的笑容:quot;有了这个,整倒那个在理论上制造混乱的自称马列的家伙就不费吹灰之力。我们把他赶了出去,取消了他的学衔。quot;车厢里只听见隆隆的响声,人们都睡了。躺着、坐着的都有。押解队的士兵偶尔在走廊里经过,打着哈欠。列宁传记中又一个没人记载过的插曲白白地泯灭了。为了对思想纯正者获得完整的概念,我们还必须对他们在劳改营生活中的若干主要方面的表现做一番考察:甲.对劳改营管理制度和犯人争取权利斗争的态度。既然劳改营管理制度是我们苏维埃政权制定的,就应当不仅心甘情愿地而且还要自觉地遵守。即使看守人员还没有要求或指出,也要有主动遵守管理制度的精神。前面说过的E?金兹布尔格的书里包含着这样一些令人吃惊的观察记载:女犯们为自己被(用推子)剃光头一事辩护(既然管理制度要求这样嘛,有什么办法!)。把她们从围着大墙的监狱送到科雷马去丧命,她们对此也有现成的解释:这说明大家信任我们,相信我们会在那里自觉地劳动!有什么活见鬼的斗争可说的?斗争--反对谁?反对自己人吗?斗争--为什么目的?为自己的释放?那不需要斗争,而要按合法程序提出请求。为推翻苏维埃政权?--叫你舌头上长疔疮吧!劳改犯当中有的想斗争但不能斗;有的能斗但不想斗;有的既能斗又想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