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了,接着说:“公主请放心,那和珅是个顶顶大的好人!”绵宁不解地问:“你怎么知道?”香兰得意地说:“那天我在阿玛房内听我阿玛对额娘说:‘咱只要送上十几万两银子,那和珅包我做内侍卫。’后来我阿玛真的升为内廷侍卫。”绵宁听了道:“和珅真这样做,他就是个大贪官。”香兰争辩道:“他是好人。”
“他是坏蛋。”
“是好人。”
“是坏蛋。”固伦公主忙劝阻道:“这种事无凭无据不要乱说。来,你们玩吧。”
莫香兰拿出一个手帕,在绵宁面前甩一甩道:“我这手帕里能变出银子来。”绵宁道:“我可不信。”香兰右手将手帕一甩,说声“变”,张开手一看,果然手帕里有一钱银子。香兰又说声“变”,张开手一看,手帕里有了两钱银子。绵宁吃惊地说:“似你这样变法不出一个月,就成了巨富。”香兰却嘻嘻直笑。
香兰又变了几个戏法,只把小绵宁惊奇地伸着头瞪眼。两人玩得开心,不知不觉有一个时辰。绵宁忽想到下午还有功课,就急匆匆向固伦公主告辞。出了宫门,绵宁暗暗懊悔贪玩了这么长时间,又觉得喜欢莫香兰,倒有些舍不得她。
太平盛世的日子总觉得过的飞快。转瞬间数年过去。绵宁已经十岁了。他没有辜负长辈的期望。他在师傅秦承业、万承风的督责和教导下,勤奋学习,刻苦自励。他学习了“四书”。
“五经”,研读了、《通鉴览要》、等史鉴类书籍,阅读过《道德真经集解》、《江湖逸民集》等子集类书籍。随着身体的成长、学业和道德的进步,在这位少年皇子身上已表现出几分儒者风度和帝王气概。
又是一个天高气爽,风和日丽的好日子,紫禁城上书房的阿哥们散了学,年已十岁的绵宁还在孜孜不倦地研读他的。这时三阿哥绵恺从背后冷不防把书抢了去。绵宁急得叫道:“别闹,快把书给我,”绵恺把书藏在背后背着双手学着乾隆帝的声调说:“朕要你们读书是要你们理解书中所阐述的道理,不是要你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更不能沾染上汉人那种迂腐、穷酸的文人习气和其他恶习。”绵宁看他学得一本正经,忍俊不住笑了起来。绵恺这才把书放在桌上说:“二阿哥,今天京城来了红毛夷人,说是来给皇上祝八十大寿的。”绵宁漫不经心地说:“不就是外国使节吗,那日本的、朝鲜的、缅甸的,哪年不来几次,有啥稀奇。”
绵恺忙说:“不是你说的那些,这次是红毛,就是大鼻子、蓝眼睛。白皮肤、黄头发的那种人。是正规使团,有一百多人,还带着他们女王的国书。他们的女王才二十岁,给皇上带来了好多礼物,足足有三大车呢。”绵宁不屑道:“这些蛮夷之邦,能有什么宝贝玩艺。”心中却对那女王好奇。绵恺怂恿道:“听小太监说,那些红毛现住在宫门外宏雅园。咱们去那看看。”绵宁赶紧摇摇手道:“不行,私自出宫,皇上知道要生气的。”绵恺劝道:“皇上这几天正在热河行宫。再说那红毛明天就要去热河觐见皇上。错过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绵宁还在犹豫,绵恺一把把他拉起来,往外就走,边走边说:“皇上也说要咱们关心天下大事,这次红毛来京,咱们也该去看看。”
两个人到了上书房门外,绵恺支走小太监,拉着绵宁悄悄地出了紫禁城。这绵恺看来不止一次出过宫,道路挺熟。没多大功夫,两个人来到了宏雅园的大门口。往门口一看,有八个八旗兵把守,一边四个。绵恺也没把他们当回事,拉着绵宁往里就走。这时两个八旗兵上前拦住:“喂!干什么的,和中堂有令,闲人不准进去。”绵恺大怒道:“让开!本少爷是……”还没等他说完,绵宁赶紧拦住,把他拉到无人处说:“你要是说出来,这些当兵的就会告诉当官的,保不准会让皇上知道,我看咱们还是回去吧!”绵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