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次日,天刚蒙蒙亮,乾隆帝及皇子皇孙王公大臣俱已起身。先命管围大臣率领蒙古骑兵、满族八旗兵、虎枪营士卒。各部落射生手等,分作两翼,开始包围猎场。两翼前面各有蓝旗作导引,骠悍的骑手举着大旗,疾驰前进,后队依次进发,两翼很快合拢,并逐渐缩小包围圈。受惊的野兽被赶往围场中心,鹿鸣虎啸,豕突狼奔,兔起鶻落,好不热闹。乾隆帝步出行营往四周看看围内情势,然后飞身上马,携弓佩刀,率领皇子皇孙、王公近臣、随扈射手等突人围场,开始射猎。照例,皇帝最先射捕。乾隆帝打马如飞,直冲围场。八十岁的老人了,骑在马背上却不摇不晃,灵便自如。乾隆帝在围内跑了两圈,这才拈弓搭箭,搜寻猎物,突然他目光如电,两膀用力,拉满了引这时随从王公大臣皇子皇孙都屏息静观,整个围场突然沉寂下来,连野兽也似乎吓得不敢动弹、惊恐地等待着。
山风掠过,林涛阵阵……
“嗖”地一声,乾隆帝射出第一箭,正中一只飞跑的山兔。围场内立刻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如山呼海啸。乾隆带着皇子皇孙一路射杀开去。绵宁骑一匹桃花马紧跟在乾隆身后。这时,一只受惊的梅花鹿突然从乾隆帝马前跑过,皇上急忙纵马去追,一边拈弓搭箭,准备箭射梅花鹿,可是他毕竟是八十岁的老人,骑在飞驰的马背几次想射出,都因双手不稳放弃了。眼看着这匹马正好追上了梅花鹿。那梅花鹿突然转身往回跑。紧跟在乾隆帝身后的绵宁迅速拈弓搭箭“嗖”地一声,正中梅花鹿左眼。请皇子皇孙王公大臣齐声喝彩“好!”乾隆帝听到鹿的叫声,回头一看,那梅花鹿已被绵宁射中,高兴地赞叹道:“皇孙,小小年纪,箭法却如此之精,反应如此之快。”
这时乾隆帝看那鹿虽被射中却没伤要害,负痛逃得更快。便对绵宁道:“皇孙如再能两矢皆中,朕即赐穿黄马褂,并一支双眼花翎。”绵宁答道:“谢皇爷爷夸奖。”便又弓拉满月“嗖”
“嗖”两箭射出。众人看去,只见一枝正中那鹿的右眼,一枝正中鹿头。侍卫将死鹿拖到乾隆帝马前,请皇上过目。乾隆帝高兴地道:“快赏皇孙双眼花翎。”绵宁急忙下马跪倒在乾隆帝马前。侍卫过来将双眼花翎插在他头盔上,绵宁却没有站起来的意思,只是用眼睛看着乾隆帝。乾隆帝见此情景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来,忙又叫侍卫:“快去拿黄马褂给皇孙穿上。”侍卫为难地说:“皇上,事出仓促,奴才一时找不着这么小的黄马褂。”乾隆帝一听,迟疑了一下,立即下马,脱下自己的黄马褂,将10岁的绵宁裹住,一抱而起。
这时,那些皇子皇孙、王公大臣一个个惊奇得呆若木鸡,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乾隆帝宠爱绵宁到了如此地步,不由暗暗羡艳、赞叹。
此时,年纪八十的乾隆皇帝联想到他十二岁时,曾经随同祖父康熙前往木兰围场行围。康熙搭弓放箭,将一只黑熊射中倒地。康熙为锻炼小皇孙的胆量,即命乾隆前往再射。乾隆来到近前,不料黑熊并未射死,仅是受伤倒地,见有人近前突然立起,扑向乾隆。乾隆面对危险,毫不惊慌,镇定自若,虚与周旋。康熙在一旁见事不妙,急忙又发一箭,将黑熊射死。乾隆十二岁随祖父行围,只是遇受伤的熊而不惊,但绵宁随祖父行围,却引弓获鹿。且绵宁在比乾隆当年小两岁的时候就有如此令人瞩目的表现,这是大清朝后继有人的吉兆。想到这儿不由诗兴大发,乾隆喊道:“来人,笔墨伺候。”扈从急忙笔墨准备好,两个侍卫用手扯着一张宣纸站在乾隆帝面前。乾隆帝把绵宁放下,提笔在手,刷刷点点,一挥而就。
尧年避暑奉慈宁,桦室安居聪敬听。
老我策聪尚武服,幼孙射鹿赐花翎。
是宜志事咸七律,所喜争先早二龄。
家法永尊绵奕叶,承天恩祝慎仪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