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节
才是。但是若果真如穆彰阿所说那样,林则徐惹起叛乱,结果可就不堪设想了。到那时我大清岂不是就要在我手中毁于一旦,那我如何面对列祖列宗,那以后……

    道光实在不敢再沿着这条思路往下想。

    “目前的事就是如何奖赏林则徐等人了。”

    想到这儿,道光抬头看了一眼垂着头站在身旁的穆彰阿。

    “这个穆彰阿果然没令朕失望,这次朕召他来算是找对了人。”

    “穆彰阿,你所提到正合朕的心意,你考虑倒是很周全。既然如此,那么朕问你,依你看法,朕该如何赏赐林则徐呢?”

    皇上向他询问,穆彰阿求之不得,但仍谨慎地说:“皇上可还记得两江总督陶澎大人辞官的事?”

    两江总督陶谢辞官当然不可能忘记,陶澎因病辞职后,至今仍无人就任,只是由陈銮代理此职。

    “你的意思是让林则徐去接任么?”

    “微臣正是此意。”

    道光似乎觉得,奖赏太轻,可那也只是片刻的犹豫。

    “传朕谕旨,调任林则徐为两江总督,接替陶澍之职。”

    二百多万斤的鸦片,在广州东南虎门的海滩上,整整烧了二十三天。

    广州城的官民沉醉在如同过年那样的喜悦里。

    林则徐通过几个月来与洋商们的交往,也渐渐地了解了一些外国的情况,经常派人翻译一些资料。

    “林老弟,鸦片已经销毁,我等也可松一口气了。想不到老弟仍旧忙碌,我等真是自愧不如呀!”

    两广总督坐在林则徐的对面,面带赞赏的表情,缓缓地说。

    “古人云,知彼知己,方可百战不殆,一旦发生了什么事,也好有个准备。”林则徐笑吟吟地回答着。

    “林老弟,让洋商们具结的事现今如何?”邓廷桢探着头问。

    “那些洋商总是逃避,不愿具结,恐怕心里有鬼,图谋再行贩运鸦片。”

    “那依老弟的意思,此事该如何处置呢?”邓廷桢又接着询问。

    “那洋商们一日不出具结,本大臣一日不回;十月不出具结,本大臣十月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决不善罢甘休。”

    邓廷桢一见林则徐那刚毅的神情,就准备打消劝他的念头,可又一想梁廷那渴望的眼光,又不大甘心,上前劝道:“林老弟,这次让洋商们出具结的事,邓某觉得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哎,邓兄,话可不能这么说。你可能还有所不知,那些洋商见我销烟,恐怕早就吓破了胆。现在是穷寇不追,更待何时呢?”

    林则徐说着,不无得意地笑了起来,不免有着自信的力量。

    “如果那些洋商以此为由对我朝挑衅,那可如何是好?”

    “邓兄,这一点也不值忧虑。林某这些日子查看了一些资料,对洋人也有了一些了解,虽说他们武器比较精良。但是以我大清几万万之众还对付不了他们那几人?不过,我朝久无战事,兵器大炮还须加固才好。”

    “这个老弟你放心,邓某和关大人一定会办妥此事的,你放心好了。”

    邓廷桢一拍胸脯,用有力的语气朗朗地说。

    “至于那军费,可自行筹集,民心尚可为我们所用。此外还可从百姓中招募兵勇,以防万一,如若洋人来犯当可给他迎头一击。”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应声说:“林大人爱民如子,百姓们报恩还来不及呢,一听说要召募兵勇以御外敌,那他们还不个个踊跃加入么?”

    林则徐点了点头,又接着说:“不过有一点还请两位大人注意。对于那些正经的有意归于我朝的洋商还须客气一些,也算是不辱我大清国威。现在已有一两只商船答应具结,依我之见,对那些人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道光皇帝简介 >道光皇帝目录 > 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