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爱弥儿(第二卷)第五节
所以它才叫乌鸦“不要撒谎,”孩子听了以后将作何感想呢?

    “配得上你的羽毛,”

    “配得上!”这是什么意思?叫孩子把声音和羽毛这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东西加以比较,你看他怎么能理解你的意思。

    “就让你做这林中的百鸟的凤凰。”

    “凤凰!”什么叫“凤凰?”我们在这里突如其来地又谈起虚妄的古物,差不多好象讲神话了。

    “林中的百鸟!”多么形象的话啊!阿谀奉承的人用雅致的辞把他的话说得很高尚,以便更易于诱惑别人。一个小孩子懂不懂这种妙处呢?他是不是知道,他能不能知道什么是高尚的说法,什么是鄙俗的说法呢?

    “听到这些话,乌鸦乐得忘乎所以,”

    必须要亲身经历过十分激动的情绪之后,才能体会这个成语表达的状况。

    “于是,为了显示他美妙的歌声,”

    不要忘记,为了要懂得这一行诗和整个的寓言,孩子就要听一听乌鸦的声音究竟是美在哪里。

    “把嘴一张开,奶酪就掉到地上。”

    这一行诗写得真好,单单从诗韵的和谐上就可以想象那种情景。我看见了一只怪嘴张得大大的,我听见了奶酪从树枝中掉到地上的声音;不过,这种优美的地方对孩子来说是莫名其妙的。

    “狐狸抓着奶酪,说,我的好先生,”

    瞧,好心竟变成愚蠢。当然,你马上会教育孩子的。

    “你要知道,所有阿谀奉承的人”

    笼笼统统的说法,我们是不懂的。

    “都靠他所吹捧的人生活。”

    一个十岁的孩子是根本不懂得这一行诗的。

    “花一块奶酪学这个教训,真是值得。”

    说得很清楚,意思也很好。然而也可能有少数的儿童要把一个教训和一块奶酪拿来比较,因而就宁可要奶酪而不要教训的。因此,应该使他们明白这样说法不过是一种笑话。孩子们哪里懂这种妙处!

    “乌鸦又羞又气,”

    又说重复话了;这一次就无法辩解了。

    “发誓--可惜晚了--从今不再上这种当。”“发誓!”哪里有那样傻的老师敢向孩子们讲发誓是怎么一回事情?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爱弥尔-论教育简介 >爱弥尔-论教育目录 > 爱弥儿(第二卷)第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