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录 二①《乌托邦》的历史意义
在十九世纪的空想主义体系中,唯理论的成份已经是反动的东西,而无政府主义者则把这些成分一直保留到二十世纪. 在十五世纪和十六世纪之交,唯理论意味着社会思想摆脱了宗教的蒙蔽,因而起了进步的作用.莫尔的那种乐生的伦理观点,他提倡人们遵循合理的本性要求的主张,甚至他的功利主义,在当时都具有很大的革命意义. 虽然莫尔对旧的东西作了让步,虽然他也象大多数的人文主义者一样,力求调和宗教和理性,但是他仍然是一位为建立新的非宗教的世界观而斗争的光荣的战士.十六世纪初怎么会产生出这样一部了不起的作品呢?这部作品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影响下形成的呢?甚至就一个人文主义者来说,莫尔也是一个思考领域极其广阔的人. 他不仅受过良好的古典教育,而且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和对周围社会现象的极其敏锐的洞察能力. 他在的第一部分中,以极其有力的文学笔法写下了他从观察社会现象所获得的最强烈的印象. 这就是关于土地制度变革和农民失去土地的印象. 在这个时代的农民群众中间,我们能够断定,仅存在一种隐隐约约的、还没有任何明确的社会理想的不满情绪.当然,这也可能是我们掌握的材料不够,因为下层群众表达其社会愿望的方式,并不一定是历史学家所能理解的. 过了一百五十年以后,在英国革命时期,我们才在英国农村里看到了一个以“共有”为口号的规模不大的运动,即所谓的掘地派①运动.莫尔的伟大功绩,就是他在贫苦农村的不满情绪的影响下,能够运用他那人文主义的学识,制定出一种比无产阶级化的农民本身的社会觉悟水平高得无可比拟的社会方案.如果说促使产生的基本动力是原始积累过程在农村中所引起的群众的疾苦,那么,在制定乌托邦的各种制度方面,毫无疑问,主要是根据城市手工业的情况. 因此,乌托邦的基层经济单位具有家庭手工业的性质;因此乌托邦在结构上是城市化的,农业生产是按特殊方式组织的,它是居民(基本上是城市居民)的一种临时性的义务,等等. 乌托邦的这些特点的产生是十分自然的. 历史上有不少的事实证明人文主义者和手工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有着联系. 莫尔本人出身于一个古老的城市家庭,不用说,他必然把城市的生活方式看得比农村的落后状态高得无可比拟.以莫尔为代表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在历史上是和刚刚出现的资产阶级社会关系有联系的. 由于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的特殊结合,莫尔在资产阶级社会的黎明时期,在看到这个社会走向统治的迹象的时候,就不但能够用批判的态度对待这个社会的各项原则,而且还针对这些原则提出社会平等
①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一个最激进的派别,代表少地的农民和雇农的利益. 掘地派提出原始的“平等共产主义”主张,要求劳动者平分一切土地. ——译者
和共有的原则. 当然,这位天才的单枪匹马的思想家所制定的“最好的”社会方案是不可能实现的. 莫尔也没有给自己提出过这样的任务.虽然并不象某些资产阶级学者所说的那样是莫尔的一种空洞的消遣文学,但是它也不是一个行动纲领.只有当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的天才学说里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相结合时,只有当这种思想把广大的劳动群众团结在它的周围时,社会主义才从幻想变成生活中的实际力量.然而,在财产共有原则的最初的预言家当中,莫尔占有极端重要的地位. 直到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为止,社会主义思想史上还找不出一部堪与媲美的作品. 莫尔完全有资格被称做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编译室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