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章
成两个黑蚂蚁。那把梳子平着放,玻璃杯里就象充满了条纹美丽的液体,成了一杯斑马香槟酒。

    在维克多预定来的那一天前夕,普宁走进温代尔大街一家体育用品商店,要买个足球。这个季节买它,可有点不合时令,不过店员还是给他拿出来了。

    “不对,不对,”普宁说,“我不是要个鸡蛋、鱼雷什么的这类玩意儿。我要买一个普通足球那样的球。圆圆的!”

    他用手腕和手掌比划出一个小型的地球。他在课堂里讲到普希金诗作呈现的那种“和谐的完整”时也常打这样的手势。

    店员扬起一个手指头,默不出声地拿来一个足球。

    “对啦,我要买的就是这个,”普宁带着庄严的满意表情说。

    他拿着这个用牛皮纸包好、再用玻璃胶纸粘牢的货品,

    又走进一家书店,要买一本《马丁?伊登》①。

    “伊登,伊登,伊登,”那位个儿高、肤色黝黑的女掌柜一边快嘴重复着,一边用手直揉脑门子。“让我想想看,您别是要一本写那位英国政治家②的书吧?对吗?”

    “我指的是,”普宁说,“那位著名的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写的一本著名的作品。”

    “伦敦,伦敦,伦敦,”那个女人说,双手按住太阳穴。

    她的丈夫,一位姓特威德的先生,爱写点有关时事问题的诗,手里拿着烟斗,过来解围了。经过一阵搜索,他从他那不很富裕的店铺的灰尘扑扑的家底子里找出一本老版的《狼的儿子》。

    “恐怕,”他说,“小店只有这位作家这本书啦。”

    “怪事!”普宁说。“声名的盛衰啊!我记得当年在俄国,人人——小孩子啦,大人啦,医生啦,律师啦——人人反复读他的书。这本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不过嘛,好啦,好啦,我就买它得了。”

    回到他那年寄宿的住所,普宁教授就把球和书摆在楼上客房的书桌上。他昂起脑袋,仔细观察这两样礼物。球包着纸不象个样子,很不雅观,他就剥去包装纸。这样一来就露出漂亮的皮革。那间屋子又干净又舒适。中学生一定喜欢墙上那张雪球打掉一名教授的大礼帽的图片。床铺刚由①  《马丁?伊登》(1909):杰克?伦敦的代表作,前半部带有自传性,取材于他早年经历和后来的成名过程。

    ②  指英国政治家安东尼?艾登,1955-1957年曾任首相。

    1

    10女仆整理好;房东比尔?谢泼德老头儿已经从楼下上来过一趟,郑重其事地给台灯换了个新灯泡。一阵潮湿的暖风从那扇敞开的窗户强袭进来,人可以听见下面一条小河汩汩的流水声。天要下雨了。普宁把窗户关好。

    他在同一层楼上自己那间屋子里发现一张便条,是由电话传来的维克多一封简短的电文,说他整整要迟到二十四个小时。

    维克多和另外五个孩子由于在阁楼里偷着抽雪茄烟而正被拘留在学校里度过复活节一周假期里宝贵的一天。维克多胃易呕吐,鼻子也不爱闻这闻那(这两种毛病他都仁慈地向温德夫妇隐瞒了),其实并没真正参加抽烟,只苦着脸吸了两口;有好几次他都顺从地跟随他两个最要好的朋友——喜欢冒险、吵吵闹闹的汤尼?小布莱德和兰斯?博克,到那个严禁攀登的阁楼上去。你穿过那个行李间,登上那个恰恰在屋顶下面窄过道里的铁梯子就到了。在这儿,楼房迷人而古怪的脆骨架就看得见、摸得着了,梁椽和木板啦,扑朔迷离的隔板啦,一块块阴影啦,还有那薄而脆的板条,脚一踩上去就陷进空档,使底下看不见的天花板上的灰泥扑扑脱落,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这条迷津之路的尽头是尖角阁楼顶端的凹处,一个带顶篷的小平台,那儿有乱七八糟一大堆旧连环漫画书和新近的雪茄烟灰。烟灰被发现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普宁简介 >普宁目录 > 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