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高科技武装的法军(二合一章节,求双倍月票)
高科技武装的法军(二合一章节,求双倍月票)
晴空万里,没有一丝风,天地间安静得仿佛油画一般。
巴黎陆军士官学院的校场上,约瑟夫和几十名军官一同仰着头,盯着半空中那个灰色的小点。
雅克-埃蒂安·孟戈菲在一旁殷勤地介绍着:“殿下,后来我们发现丝绸不仅贵,而且气密性也不太好。
“在经过反复试验之后,我们选择将纸和丝绸黏合起来制作气囊,效果很不错。
“现在的热气球非常坚韧,同时重量也比以前降低了35。”
是的,此时天空中漂浮的正是一只热气球,并且是经过多次改良之后的军用版。
早在十年前,来自法国南部的孟戈菲兄弟就发明了世界上
高科技武装的法军(二合一章节,求双倍月票)
不但能给热气球提供燃料,同时煤油灯也是非常赚钱的产业。后世著名的美孚公司,最早就是依靠煤油灯奠定了石化巨头的地位。
但拉瓦锡现在还在普法尔茨搞化肥厂,这事儿能交给谁呢?
约瑟夫突然想起后世“经济效益驱动技术创新”的理念。
法国这么多化学家,这么多化工厂,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物资刺激,说不定就能收获意外的惊喜。
他拿出笔记本,记下“煤油提炼技术招标”一行字。
随后,约瑟夫又和贝尔蒂埃等参谋讨论了热气球在军队中的装备应用方式。
初步决定每个步兵师配备3个热气球,由工兵负责操作。
一名参谋有些遗憾道:“这么厉害的侦察工具,如果能给每个团都配一个就好了。”
贝尔蒂埃点头:“其实要是能将热气球侦察到的情报快速传达给每一个军官也行,就像沙普信号机那样。”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约瑟夫闻言不由得心中一动——对啊,如果将沙普信号机装备给每个团,那指挥效率还不得成十几倍提高?
让工兵带上预制板材,在战场上快速搭建信号塔?
好像不太现实。
不说工兵就算累死,起码也得小半天时间才能搭起一座简易信号塔。就算真建起来了,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可能还没用两下,部队就机动到其他地方了。信号塔又不能跟着走……
约瑟夫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后世的折叠高空作业车来——用铰连的x型支架,将平台升上十多米的空中。两个人站在上面,一人发送信号,另一人用望远镜观察,这不就是个小号沙普信号塔吗?
同时这东西完全可以架在马车上,拖着到处跑。
虽说十来米高的平台肯定没有固定的信号塔的观测距离远,但也足够超过绝大部分树木,在两三公里的距离上相互通信。
通常来说,一场数万人的战役,战场宽度也就十来公里,三四部“沙普信号车”就足以横跨整个战场。
届时法军总指挥官的命令,只需要分钟就能传达到所有中层军官那里。同时指挥官也能迅速掌握每一支军团的详细状态。
这效率,比现在依靠传令官骑马吭哧吭哧跑去下达命令,简直高出了几个数量级!
约瑟夫的思路又继续延伸。
如果在热气球上也设置沙普信号塔的收发员,然后在固定信号塔和前线之间升起一两个热气球,不要飞得太高,那么就能将前后方的通信连接起来。
这说起来好像没什么,但却弥补了沙普信号塔“最后几十公里”的盲区。
要是能实现,以后从巴黎发出的命令,两小时之内就能出现在前线指挥官的手里。反之亦然。
继续延伸。
两个相距极远的战区,比如意大利和南尼德兰,还可以通过巴黎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