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崩局之始
队只有4个步兵大队,且没有能够扩大战线,只是从北岸蚕食着中国守军的侧面阵地,准备发动新的进攻。而第13师团和第11师团则干脆没有进展。
苏州河的河水被中日双方士兵的鲜血所染红,其惨烈程度让双方指挥官感到触目惊心,战局的僵持甚至让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于11月3日——明治节这天,在自己的阵中日记写下了这番话语:
今天是明治节日,我原先计划是首先占领嘉定、南翔,然后占领全上海,以此来欢庆这个节日,但事与愿违。特别是我们至今才千辛万苦地得以扫荡了上海西部敌军。现在,好不容易才夺取了苏州河南部的一小块地区。而南市和浦东地区依然在敌人手中。这个节日就在目前这种局势中到来了,真是羞愧至极……
但是在正面战场之外,一个重要的信号却被鏖战之中的中国军队一线指挥官所忽视了,那就是由重藤千秋少将指挥的以台湾守备部队为主要构成的重藤支队和日本陆军步兵第22联队长永津佐比重大佐指挥的永津支队开始将兵力向月浦镇东南地区集结。此时,无论是身在南京的钱大钧,还是淞沪战场上的普通一卒,谁也不知道,一直担心的浦东方面要出大问题了。
事实上早在日本军部制定的《昭和十二年度(1937年)对华作战计划》中就有在长江三角洲两翼登陆夹击的方案:
在扬子江下游地区作战时,以约三个师团在扬子江下游,距离上海西北七十五公里的白茆口实施登陆,另以两个师团为基干的一个军在距离上海西南七十五公里、杭州东北亦约七十五公里的杭州湾——乍浦附近实施登陆。随后两个方面同时向南京进攻,占领南京、上海、杭州的三角地带。
因此对于杭州湾,日本军部情报人员早已进行了细密侦察,并搜集了相当数量的地志资料。在上海方面陷入拉锯战,中国军队死战不退,特别是10月4日,新近抵达战场的第3师团、第9师团都逐渐展开之后,在淞沪战场上,日本陆军所得到的结果却是伤亡率节节攀高。为了打开这种局面,东京方面不得不采取新的措施。
此时对于日本方面而言,华北的战线已经拉得太长,虽然参谋本部将今后的作战计划上奏天皇时,还气焰嚣张地提出:“山东省在政治和战略上具有极大的价值。现在华北方面战况进展顺利,因此现在如果允许以追击的余势进行山东作战,另以精锐兵团在海州附近登陆,进行陇海线方面的作战,摆出夹击山东并攻击南京的态势,将是目前极为恰当的作战。”
但是随后却又宣称:“但是反观上海方面的作战,预料在最后完成任务之前,今后还不能不花费相当的时间和付出损失,而且这已经成为国内外瞩目之地。如果在上海完全被我方控制之前,北方生变,将发生令人极其忧虑之结果。因此目前刻不容缓的紧急任务就是迅速结束上海战局。”
这一堆华丽的辞藻背后其实只有一句话——日本陆军必须改变目前的战略部署,将华北战场上的机动部队抽调到上海战场上去。国际社会是否会因为上海久攻不下而开始怀疑日军的战力,本国人民会不会在狂热中体会到挫败与死亡的忧虑,其实都是托词。日本陆军的高层很清楚:此消彼长,上海方面如果再不能打开局面的话,松井石根的派遣军最终将在不停的进攻中耗尽最后一丝气力。
不过日本参谋本部深知抱薪救火的愚蠢,因此最终决定新派遣到上海方面的兵团,将不作为上海派遣军的增派部队,而是以之作为另一个军,投入作战之中。10月9日,参谋本部正式决定在杭州湾北岸实施登陆作战,次日又进一步确定在上海西南方向的金山卫附近实施登陆作战,考虑到是从华北方向抽调部队,登陆作战时间初步定于10月30日。而在此期间,上海派遣军方面应该继续保持自己的独立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