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阅读 第359章
旁白:在投身于新中国建设的征程中,陈明和林晓芳的抗战往事时常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不仅锻造了他们的意志,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如今的和平与机遇。
然而,往事并不如烟,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时常在不经意间触动他们的心弦,让他们在前行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曙光。
陈明在抗战时期,曾是一名年轻的科研人员,参与到了一项重要的武器研发项目中。
那时,科研条件极其艰苦,实验室设备简陋,物资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难以满足。
他们常常在昏暗的油灯下工作到深夜,困了就躺在简陋的木板床上稍作休息,饿了就啃几口干硬的馒头。
尽管如此,陈明和他的同事们从未有过丝毫的抱怨和退缩,因为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保卫祖国、抵御侵略者的重任。
在一次实验中,由于设备老化,发生了意外,导致实验室起火。
陈明不顾个人安危,冲进火场抢救实验资料和设备,全身多处被烧伤。
当他被同事们从火场中救出时,他却依旧紧握着那份珍贵的实验数据,嘴角挂着一丝欣慰的微笑。
这段经历,让陈明深刻地认识到,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智慧和毅力,更需要勇气和担当。
如今,在新中国的科研岗位上,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他都会想起那段生死与共的岁月,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无畏的力量,激励着他勇往首前。
林晓芳在抗战时期,作为一名医生,她的身影穿梭于硝烟弥漫的战场和条件恶劣的战地医院。
她见过太多因战争而受伤的士兵,那些年轻的生命在她的手中得以延续,却也让她的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
有一次,她接诊了一名重伤的战士,子弹击中了他的心脏,生命垂危。
林晓芳知道,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救治这名战士的希望十分渺茫,但她没有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