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0024【探底与买卖】
具体的州县他有大学室友的老家在柳城,干脆就冒名用了这个地方。

    从未涉足长江以南的白崇彦,果然没法再追问下去。

    两位来西乡县作甚白崇彦又说。

    朱铭说瞎话眼都不眨:我父子二人,在柳城也算小有家业。因恶了本地豪强,不得不抛家舍业远走他乡。辗转各路州军,平时做些小本买卖。去年拿出全部财产,购进一批江南货物,打算运到西北贩卖。谁知在汉江遇到水匪,船被抢了,人被杀了,我与父亲跳水逃命,侥幸没被水匪给逮到。

    白崇彦指着朱铭的头顶:两位这头发

    朱铭解释说:身无分文,没有吃食,割了头发假扮和尚,想沿途化缘弄些饭菜饱腹。

    朱国祥插话道:半路捡到一匹马,虽骨瘦嶙峋,却极通人性。我们即便饥肠辘辘,也舍不得杀那畜生。也因那畜生跟着,不论讨饭还是化缘,沿途乡民都不愿给吃的。

    多亏沈娘子心善收留,否则我父子肯定已饿死了。朱铭补充道。

    白崇彦皱眉不语,他当然不信一面之词,但又找不到漏洞去拆穿。

    沈有容默默离开,很快拿来《三字经》,双手捧着递给白崇彦:三郎且看。

    家僮伶俐,立即起身,把油灯移近。

    白崇彦借着灯光,脸色渐渐好转。这《三字经》里的知识典故,他大部分都是学过的,并非太过高深的东西。

    虽然浅显,却是极佳的儿童读物。

    而且能编出这等蒙学教材的人,必定读过许多书,学问并非寻常士子可比。

    能编《三字经》的士子,需要在山村里坑蒙拐骗那也未免太过于大材小用了!

    白崇彦是读书人,朱家父子也是读书人,天然就能拉近彼此关系。

    趁着白崇彦《三字经》,朱国祥去拿来一支湖笔。

    读罢,白崇彦由衷赞道:好文章!

    三郎君请观此笔,朱国祥双手捧着毛笔,此物贵重,一路贴身保管,所以逃命时才能带上。

    白崇彦说:取清水来。

    家僮和沈有容同时行动,快速端来一碗清水。

    白崇彦用清水润开笔毫,撇顺之后竖直持握,仔细端详毛笔的笔尖。接着又将毫尖压平,观察一阵,再次撇顺,随即用力往纸上压,继而提笔继续观察。

    做完这些步骤,白崇彦已经面带喜色。

    接着他又掂量笔杆,测试重心之后,来回轻轻抚摸。

    白崇彦由衷赞叹道:尖,齐,圆,健,极品当中的极品。

    朱国祥开始复述店员的推销内容:三郎君请看此笔的锋颖,就是笔尖透亮的那截,工匠谓之‘黑子’。此笔采用羊毛而制,北方太冷,山羊毛软,无法成锋。只有选南方的山羊,春吃草,冬嚼桑,羊毛又嫩又细,这样才可成锋。又须选山羊颈部、腋下之毛,一只山羊,最后能出四两笔料。而这四两羊毛,能出‘黑子’的,顶多能有一两六钱。

    朱铭在旁边帮腔:白乐天有史为证:千万毛中拣一毫!

    白崇彦还在震惊当中,朱国祥突然感慨:可惜无缘一见紫毫,那才是真正的极品。仅取野兔背脊一小撮毛,一千只野兔,只能拣出一两紫毫!

    在村民眼中,白家是了不得的大户。

    其实呢,也就乡间土豪而已。别说放眼整个利州路,就算是出了西乡县,白崇彦都只算普通士子。

    他哪里用过这等好笔

    莫说使用,就连见也没见过!

    在父子俩的解说下,白崇彦开始关注笔锋,确实有透亮的一小撮。他用手指轻轻按压,又软又韧又细,白崇彦瞬间心脏狂跳,他今天是真遇上极品好货了。

    现代养殖业大兴,毛笔材料很容易获得,因此这种质量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朱铭全本简介 >朱铭全本目录 > 0024【探底与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