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0025【公私】

    宋代不但鼓励兼并,还鼓励百姓开荒,只要把土地开垦出来,朝廷就给予户籍和田契,甚至新开荒地还有赋税减免。

    看似是个良政,其实早就变形。

    就拿京西南路来说,紧挨着首都开封所在的京西北路,按理说应该人口稠密、百姓富庶才对。实际情况却是,地广人稀,田野荒芜!

    有大片荒地,百姓却不愿开垦。

    一是你开垦数年,好不容易耕熟了,能去官府登记领证了,突然就有豪强跳出来,说这明明是俺们家的地。就算豪强不出手,官府那里也不好搞,田契很难拿到,收税却一个比一个积极,分分钟让你重新破产。又或者,你开垦出十亩地,等到交税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要交二十亩税。

    如此种种,百姓更愿涌进城里打工,宋代的城市人口比例,甚至超过了明代、清代、民国和新中国初期——但由于农村人口不足,宋代的市镇数量,远不及后面几个朝代。

    当然,京西南路的荒芜凋敝,还有着更复杂的原因,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朱铭和朱国祥父子俩,想通过开荒获得户籍,必须有人在县衙疏通关系。这才是重中之重,人脉资源是关键,开不开荒反而还在其次。

    白崇彦继续说道:科举作保,俺可以答应。前提是,阁下须在村里耕种一年以上,并且没有任何作奸犯科之举。否则的话,恕难从命。

    这是当然。朱铭表示理解。

    白崇彦问道:阁下有把握解送京城(中举)

    朱铭笑道:总得试试。

    其实朱铭也不确定,只是提前做好准备而已,今后是否科举还要看具体情况。

    有一个官身,干啥事都更方便。

    白崇彦毕竟是个读书人,敲定了毛笔交易,就开始讨论学问:既欲科举,阁下治何大经

    周易。朱铭答道。

    白崇彦对《易经》研究不深,于是转而考校兼经: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何义也

    朱铭都不用在脑子里搜索信息,因为这两句太简单了,当即回答:为人臣者,当以正君为急(皇帝不修仁义,臣子应当纠正)。

    白崇彦又问: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何义也

    朱铭说:君子小人,志趣不同,公私而已。

    公私而已

    白崇彦猛然正色,仔细品味此义,随即起身作揖:多谢阁下赐教!

    北宋流行的《论语》版本,是三国何宴所注《论语集解》。其注解内容,啰里吧嗦说了一大堆,抠字眼阐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而朱铭刚才所回答的,是朱熹的注解内容。

    朱熹没有抠字眼,只用公私二字,就精准阐述了君子小人之别。

    君子注重公义,小人沉迷私利。

    不敢当。朱铭微笑拱手回礼。

    公私,公私……白崇彦喃喃自语,结合这两个字,开始回忆《论语·里仁篇》的内容,发现有好几句经文都能据此解构。

    他越想越兴奋,起身走来走去,都快要手舞足蹈了。

    受教公私二字,才是白崇彦最大的收获,比买到一支极品毛笔重要得多。

    而严大婆和沈有容,见白崇彦如此异常,也都面露惊讶之色。

    在她们心目中,白三郎满腹经纶,是本地大大有名的才子。可朱大郎随便几句话,就让白三郎这般失态,相比之下,朱大郎该有多大的学问啊!

    高兴了好半天,白崇彦终于坐回去,按捺住心中激动:朱兄……

    唤我大郎便是。朱铭已经接受这个称呼。

    白崇彦问:大郎师从哪位大儒门下

    朱铭说:我从小就奔波各地,蒙学是父亲所授。至于儒家经典,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朱铭全本简介 >朱铭全本目录 > 0025【公私】